進入3月份,白酒企業的停貨措施仍在持續中,並且對渠道庫存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近日,南都灣財社-酒水新消費指數課題組記者先後從市場上獲悉,多家酒企對旗下產品進行停貨。其中郎酒宣布高端產品紅運郎停貨,年控量300噸;仰韶酒業在3月1日暫停接收仰韶彩陶坊訂單;瀘州老窖則是在近期暫停了瀘州老窖特曲60版系列產品的發貨……從這些市場上主流酒企的表現來看,對市場和渠道控量基本是今年第一季度的「主旋律」。
白酒行業處於深度調整期已是行業共識,整條產業鏈上下游協力,共同推動拐點儘早到來,也是當下酒企與經銷商、渠道商達成的默契。
據南都灣財社記者了解,從2024年末開始,白酒企業通過控制市場投放量,試圖調整緩解當下市場的供需矛盾,根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約10家酒企至少下發了17張停貨通知。從產品涵蓋範圍來看,主要包括紅運郎、第八代五糧液、洋河夢之藍m6等超高端及高端產品,以及洋河天之藍/海之藍、今世緣四開/對開、青花20等次高端和中端產品,這些都是市場上頭部企業的知名或主力產品。
雖然每家酒企對外宣布停貨的原因不一,例如郎酒希望打造紅運郎的高端稀缺性、青花20、窖藏1988和海之藍更新升級等,但是這一系列措施,均被業界認為有利於渠道去庫存,有利於經銷商資金周轉和產品挺價等。
從實際效果來看,停貨確實對具體產品酒價和渠道清庫存有利。
南都灣財社記者了解到,在停貨疊加農曆新年出貨等效應下,部分產品價格得到回升。例如第八代五糧液從900元/瓶的批價(經銷商價格)回升至920元/瓶至935元/瓶,下滑勢頭得到遏制;海之藍、天之藍停貨後,終端價格同樣有所回暖,價格下滑的勢頭得到遏制。
經銷商方面,他們對酒企停貨這一措施普遍歡迎。南都灣財社記者近期走訪廣州部分經銷商了解到,雖然他們庫存仍處於相對高位,但對比去年農曆新年之後的時間段,白酒庫存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部分知名品牌的次高端和中端產品,庫存量同比下降40%以上,最高甚至達到約60%。
廣州天河區一名經銷商向南都灣財社記者表示,從去年末至今,酒企對於經銷商的打款拿貨等要求有所降低,尤其是不刻意追求「開門紅」(即不要求經銷商提前按額度打款)之後,經銷商產品出貨的積極性有所增加,降價出貨的行為有所減少。不過該經銷商也表示,相比此前白酒行業上升期,目前渠道庫存依然偏高,「而且庫存去得快的還是那些知名頭部品牌產品,而一些三線的、區域屬性強的或剛開發的產品,庫存依然非常高」。
根據部分機構調研結果顯示,包括安徽、山東等地的經銷商反映,產品去庫存速度有所提升,尤其是次高端、中端價格帶的名酒,在部分經銷商的庫存中已是階段性低位,相比2021至2022年庫存下降明顯,但是對比2019年白酒良性發展期,經銷商的庫存仍相對較高。
在業界看來,不論庫存下降程度能否早日達到目標,從酒企積極採取停貨等措施來看,控量挺價將成為今年白酒行業發展的新常態,同時透過多家酒企經銷商大會釋放的信號來看,保障經銷商利益將成為今年酒企的主要任務。
對此,中國酒業協會3月14日對於酒企停貨現象發文評價表示,這場涉及全產業鏈的深度調整,正在重塑中國白酒的價值邏輯,經銷商體系從「壓貨驅動」轉向「動銷為王」,酒企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的戰略調整,消費者從品牌崇拜轉向品質認知的價值覺醒,三重變革合力推動着行業打破路徑依賴。「這種主動剎車,恰是產業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經陣痛」。
在行業對庫存進行調整下,未來會有哪些企業加入到停貨控價行列,這種控價對於酒企業績影響如何,南都灣財社-酒水新消費指數課題組記者將持續關注。
南都灣財社記者 貝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