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又可以了?!
至少從貝殼的業績來看,確實如此。
前幾天,貝殼發佈了最新一季度財報。
具體的不多說,直接看圖。
比較值得關注的點是:
貝殼的平台交易額,在波動的市場環境中,已經連續多個季度,獲得了同比增長。
也就是說,最近半年,通過貝殼撮合而成的房地產交易,顯著增長!
公司的凈收入也因交易增多,連續兩個季度同比增幅都在50%+、40%+。
貝殼這些增長的背後,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
市場逐漸步入二手交易為主導的市場,很多城市二手大大超過新房,甚至佔到總成交的70%。
大家更願意買二手房了,而二手房,是貝殼的基本盤。
此外,最近兩個季度,貝殼平台連接的門店數量和經紀人數量,多了一些!
注意,這是在高基數上實現的高增長!
殼連接的門店,在去年四季度末正式突破5萬+,今年一季度末達到5.68萬家。
平台上經紀人數量,也已經超過55萬人。
連接的門店數量增多了,留存率怎麼樣呢?!
貝殼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平台上存量門店的流失率降至2.9%,2024年上半年新聯網門店的6個月留存率達94%。
來了之後,基本都留了下來。
不僅如此,貝殼說:
一季度,平台上的店均、人均GTV分別同比增長8%和14%,其中貝聯人均GTV同比增長18%,門店和經紀人收益得到提升。
因為加大了對平台和經紀人的投入,貝殼的分佣成本(包括外部分佣、內部分佣及薪酬)也有所上升,飆升至105億元,同比增長了近28%。
這些數據,共同說明了一件事:
貝殼對未來,應該挺有信心的。
畢竟,貝殼可以說是最了解房地產的人。
而開店大家都知道,肯定是對未來有信心才會提升人店數量,其他經紀品牌也會更願意和貝殼做連接。
事實證明,經紀品牌在加入貝殼之後,無論是留存率、GTV還是經濟收益,都得到了顯著提升,這也印證了平台賦能的長期價值。
那麼問題來了,貝殼的底氣,來自哪裡?!
貓姐覺得,可能是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對自己這麼多年來挖的「護城河」的自信。
這一點,從貝殼的業績就能看出來。
近兩年,儘管行業經歷了不少波動,但貝殼依然保持了相對穩健的發展。
二則是非房產交易服務的藍海。
今天,很多人依然簡單地把貝殼簡單地看成「中介」。
但事實上,貝殼的戰略版圖遠不止於此。
自「一體三翼」戰略提出以來,家裝、租房等新業務,已經發展成為貝殼的第二增長曲線。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貝殼已成為國內首個年度營收破百億的家裝品牌,公司的房屋租賃業務,營收也早就破百億。
2025年一季度,貝殼的非房產交易服務收入(包括家裝家居、房屋租賃等)佔總凈收入的比例達35.9%,同比增長46.2%。
其中,家裝業務收入29億元,同比增長了22.3%;房屋租賃服務收入51億元,同比增長了93.8%。
貝殼不少的經紀人,也已經轉身成為「社區居住專家」,提供關於裝修、租賃等各類諮詢服務。
這是除了買賣新房、二手房之外,「居住服務」領域的另一片廣闊的藍海。
好的服務會被同行認可,也會被用戶認可,這是貝殼業績表現背後更深層的邏輯。
你看好貝殼嗎?!關注我們,評論區聊聊!
說財貓
一隻懂財經的喵~
1259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