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於2025年5月19日(星期一)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介紹2025年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中國網現場直播,以下為文字實錄:
攝影:中國網 楊楠
CNBC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4月份,外貿企業面對關稅迅速上升以及訂單暫停,對整體經濟運行有何影響?就業受到了什麼影響?第二個問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近期情況和一、二線城市情況有何不同?對此有何展望?謝謝。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 付凌暉:
謝謝您的提問。從前面通報的有關數據可以看到,4月份,我國經濟運行保持了總體平穩。4月份,在外部衝擊加大的情況下,一些外貿企業生產經營壓力有所加大,但是從經濟的整體運行來看,4月份主要生產需求指標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新動能繼續成長,綠色轉型持續深入,向新向好態勢得到延續。那麼對這種狀況,大家有很多疑問,為什麼中國經濟在外部衝擊的條件下能夠保持這樣平穩的增長?面對外部衝擊,我國經濟能夠頂住壓力穩定增長,既得益於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也得益於宏觀政策協同發力、各方面積極應變,更是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結果。
一是經濟基礎穩,發展空間廣,具備強大的抗壓能力。「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不是一個小池塘」。我國是一個超大規模的經濟體,經濟總量穩居全球第二,製造業規模連續15年穩居全球第一。物質技術基礎雄厚,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強,經濟發展的基礎穩固。同時,我國市場規模巨大,發展空間廣闊。我國有14多億人口,消費市場規模穩居世界前列,具有很好的成長性,這些決定了我國具有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強大能力。
二是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動應變提供了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統攬全局,準確洞察國內國際發展大勢,作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堅定不移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同時,面對更趨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我們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這些為我國經濟面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主動應變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宏觀政策加力顯效,為穩定經濟發揮了關鍵作用。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有效提振了社會信心,推動經濟明顯回升。今年以來,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存量和增量政策接續發力,有力擴大了需求、促進了生產、支持了創新、穩定了預期,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關鍵作用。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速均比1-3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基本穩定。4月份,我們看到,滬深股市成交額增長超過30%。面對外部衝擊挑戰,4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對做好經濟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有效增強了社會發展信心。
四是各方面積極應變克難,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面對外部衝擊,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用足用好財政貨幣政策,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發行使用,進一步降准降息,推動重點任務早落地早見效,助力經濟穩定運行。針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企業,及時加大助企紓困力度,有效鞏固經濟運行的微觀基礎。面對美加征關稅的影響,廣大外貿企業積極應對、主動作為,加力拓展多元化市場,促進了外貿穩定增長。1-4月份,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
這些情況表明,我國經濟基礎牢、發展有成效、制度有優勢、政策有保障、市場有活力,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底氣應對各種風險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