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IPO|大行科工衝擊港股,單車均價近2000元,業務增量空間存隱憂

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彭元重

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彭元重

編輯|鄭琳

近年來,騎行運動正掀起新一輪消費與資本熱潮,也撐起了一個ipo。

2025年1月20日,知名摺疊單車品牌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行科工」)正式向港交所遞表,擬衝擊主板。

大行科工最早由美籍華人韓德瑋於1982年創立,彼時這位物理學博士41歲,一手打造了大行品牌。歷經數十年發展,如今韓德瑋已84歲高齡,在他的帶領下,大行科工也成為國內摺疊單車領域的頭部企業。

不過,時代商業研究院注意到,儘管大行科工目前在摺疊單車市場份額處於領先地位,但並未與競爭對手甩開差距,身旁強敵環伺,競爭壓力不小。

此外,由於聚焦摺疊單車這一細分賽道,大行科工業務高度依賴單一品類。2023年摺疊單車在全球單車市場佔比還不到5%,國內市場規模僅為14億元。由此來看,大行科工未來發展或一定程度上受到行業規模的限制。

3月27日、5月13日,就摺疊單車行業規模有限多元化發展等相關問題,時代商業研究院向大行科工發送郵件並嘗試致電詢問。但截至發稿,該公司尚未回復相關問題。

物理學博士跨行創業,中高端單車銷量佔比躍升至近七成

大行科工單車的品牌故事,始於20世紀80年代。

大行科工官方公眾號「dahon大行摺疊車」發佈的文章顯示,1960年,出生於廣東韶關的韓德瑋舉家移民美國,彼時的他年僅19歲。歷經數年,韓德瑋在獲得物理學博士後,進入休斯飛機研究所工作。

在韓德瑋研究的激光物理學領域,他與同事合著了國際業界通用的《激光手冊》,成為美國知名的航天專家和物理學家。

正當事業蒸蒸日上時,韓德瑋卻主動放棄了高薪工作。在不惑之年,他毅然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職創業。

早在大學期間,韓德瑋就開始琢磨如何改良單車,讓車體更輕,更方便攜帶。在校園內,多數地段汽車會禁行禁停,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單車。韓德瑋每天開車往返學校,要把單車拆開放在車尾箱,然後到停車場後組裝。當時的單車比較笨重,每次搬抬十分不便,他便有了將單車摺疊起來的想法。

辭職後的韓德瑋全身心投入到摺疊單車研發中,1981年,他組裝出了第一輛摺疊單車。隨後,韓德瑋與弟弟參加展會並拉來投資,且在1982年創立了大行品牌。

1984年,大行科工在中國台灣建立工廠,第一年就售出了6000輛摺疊單車,產品隨之風靡市場。2003年,大行科工在深圳設立了中國總部(即今天的大行科工),推出了價格更親民的產品,並逐漸成為摺疊單車的龍頭企業。

作為國內頭部摺疊單車品牌,隨着近年來騎行熱的興起,大行科工實現了強勁的業務及財務增長。

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前三季度(下稱「報告期」),大行科工營收分別為2.54億元、3.00億元、3.5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143萬元、3485萬元、4583萬元,實現營收與凈利潤雙增。

與之對應的是,大行科工2022年度、2023年度的銷量分別為14.90萬輛、15.69萬輛,其中2023年同比增長5.3%。2024年前三季度,大行科工的銷量為17.52萬輛,較2023年同期增長了51.5%。

為迎合不同細分市場的需要,大行科工將單車分為了單價5000元以上的高端價位;2500~5000元區間的中端價位;以及2500元以下的大眾價位。

招股書顯示,2022年,大行科工中高端價位單車銷量佔比還不到五成,但到2024年前三季度已提升至近七成。報告期初至期末,大行科工的產品單價也從1593元漲至1966元。近年來,其業績增長的動力也主要來自中高端單車市場。

招股書顯示,根據灼識諮詢資料,按2023年零售量計,大行科工在中國內地及全球摺疊單車行業均排行第一,市場份額分別為21.1%和5.6%。

細分行業規模有限,超九成收入來自國內

不過,儘管大行科工在摺疊單車領域嶄露頭角,但其收入規模並不高,報告期內平均每年在3億元左右。如圖表所示,2023年其與第二名的全球市場份額僅相差0.2個百分點。

作為對比,2024年,永久牌單車母公司中路股份(600818.sh)的營收約為9.76億元;鳳凰牌單車母公司上海鳳凰(600679.sh)的營收約為21.92億元。

與同行相比,大行科工規模偏小的主要原因,是其聚焦於摺疊單車這一細分賽道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大行科工來自大行單車的收入佔比分別為93.4%、96.1%、97.8%。其中,招股書所列舉的五大系列共計10款車型中,9款均為摺疊單車。時代商業研究院經查詢發現,大行天貓旗艦店的主力銷售車型,也均為摺疊單車。

而摺疊單車作為一細分賽道,其本身的受眾也並不廣。

招股書顯示,按零售值計,2023年全球單車行業的市場規模為3740億元,其中摺疊單車為168億元,佔比僅有4.5%;按零售量計,2023年全球單車行業市場規模為16610萬輛,其中摺疊單車為280萬輛,佔比更是僅有1.69%。

再看國內市場,按零售值計,2023年中國內地摺疊單車市場規模為14億元,預計2028年為38億元;按零售量計,2023年中國內地摺疊單車市場規模為70萬輛,預計2028年為140萬輛。

而大行科工超九成收入來自國內,這樣的國內市場規模,僅等同於a股一個中等規模上市公司的年營收額

大行科工2023年營收3億元,在國內乃至全球的摺疊單車市場份額就位列第一,也側面反映出這一細分賽道市場規模較為有限。

或許大行科工也意識到了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招股書顯示,大行科工產品組合已從摺疊單車發展到其他單車類型,包括公路單車、登山單車、兒童單車和電助力單車。

報告期各期,大行科工的銷售及經銷成本分別為1598.8萬元、2957.6萬元、3493.3萬元。2024年前三季度銷售費用同比增長60.8%,已超2023年全年。

在研發費用方面,報告期各期,大行科工的研發開支分別為901.3萬元、1066.7萬元、1187.7萬元,分別占各期內收入的3.5%、3.6%、3.4%。

不過,要想成功拓展其他品類,大行科工一方面要提升自身不同品類單車的產品力,另一方面也將面臨與中路股份、上海鳳凰等諸多規模較大的老牌單車企同台競爭。

(全文2306字)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業研究院客戶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於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製,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佈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該等觀點、建議並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並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範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係。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並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複製、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徵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範圍內使用,並註明出處為「時代商業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