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孫華秋
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孫華秋
編輯|韓迅
【導語】
4月29日,格科微(688728.SH)披露了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
2024年,得益於消費市場復蘇的東風,格科微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3.83億元,同比增長35.90%;歸母凈利潤為1.87億元,同比暴增287.20%。
2025年第一季度,格科微的營業收入儘管仍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同比增長18.21%,但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其歸母凈利潤由盈轉虧,為-5173.09萬元。
那麼,格科微今年第一季度虧損的背後,透露出哪些隱憂?
5月9—12日,就業績變化、新產品拓客等問題,時代商業研究院向格科微證券部發函並致電詢問。其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回復稱,公司目前暫無接受媒體採訪和調研的安排。
【摘要】
1.業績止跌回升。2024年,隨着消費電子市場逐步回暖,格科微業績觸底反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5.90%,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增287.20%,成功扭轉業績連降兩年的不利局面。不過,當年,格科微CMOS圖像傳感器的銷量僅為12.69億顆,約為2020年的62.21%。
2.加速布局車載芯片和AI眼鏡。面對行業周期波動和業績挑戰,格科微正加速核心領域的高端化轉型,並着力開拓車載芯片、AR/VR等領域的第二增長曲線,以期在產業變革期重構競爭優勢。2025年,格科微應用於AI眼鏡領域的產品將實現量產。
3.關注高端產品放量和新興市場拓展。目前,格科微正面臨技術縱深與場景廣度的雙重突圍。因此,短期來看,投資者可重點關注格科微5000萬像素等高端產品的量產爬坡進度及庫存去化成效,這兩大因素直接牽動公司短期業績表現。長期則需跟蹤其車載CIS與AI眼鏡領域產品的量產落地進度及核心客戶拓展情況。
【正文】
業績止跌回升
作為CMOS圖像傳感器領域的明星企業,格科微於2021年8月成功登陸科創板,並憑藉高成長性的業績表現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
財報顯示,2019—2021年,格科微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6.90億元、64.56億元、70.0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59億元、7.73億元、12.58億元。這樣的高速增長業績,讓市場對其未來發展滿懷期待。
然而,上市後的格科微卻遭遇業績「滑鐵盧」。2022—2023年,受智能手機市場需求疲軟、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格科微的營業收入分別跌至59.44億元、46.97億元,分別同比下滑15.10%、20.97%,連續兩年下滑;歸母凈利潤更是出現斷崖式下跌,從2021年的12.58億元驟減至2023年的0.48億元,累計降幅超96%。
轉機出現在2024年,隨着消費電子市場逐步回暖,格科微業績觸底反彈。當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達63.83億元,同比增長35.90%;歸母凈利潤也回升至1.8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87.20%,成功扭轉業績連降兩年的不利局面。
然而,2025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波動暴露了行業競爭的殘酷性。2025年第一季度,儘管格科微的營收同比增長18.21%至15.24億元,但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271.50%至-5173.09萬元。毛利率亦從2024年的22.82%進一步降至20.85%,凈利率更是由正轉負,從2024年的2.93%降至-3.39%。
對此,格科微在一季報中解釋稱,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售價降低導致公司毛利率降低,而高像素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導致利潤下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競爭對手韋爾股份(603501.SH)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68%至64.72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增55.25%至8.66億元。2024年,韋爾股份業績同樣增長強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41%,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增498.11%。
時代商業研究院發現,在核心產品CMOS圖像傳感器領域,格科微的銷量下滑明顯。
招股書顯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統計,按出貨量口徑統計,2020年,格科微實現20.4億顆CMOS圖像傳感器出貨,佔據了全球29.7%的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一。
2024年年報顯示,當年,格科微CMOS圖像傳感器的銷售量僅為12.69億顆,約為2020年的62.21%。
這一數據不僅是格科微經營壓力的具體表現,更像一面稜鏡——既折射出半導體影像領域「廝殺紅海」的殘酷競爭烈度,也暴露出消費電子芯片企業在產品結構轉型深水區的突圍困境。
加速布局汽車電子和AI眼鏡
面對行業周期波動和業績挑戰,格科微正以技術突破為支點,加速核心領域的高端化轉型,並着力開拓車載電子、AR/VR等領域的第二增長曲線,以期在產業變革期重構競爭優勢。
在手機CIS領域,格科微依託200萬及500萬像素產品的既有優勢,正加快1300萬、3200萬及5000萬等高像素產品的客戶導入進程,旨在逐步提升各像素節點的市場佔有率。同時,該公司持續迭代多光譜CIS產品,聚焦靈敏度、動態範圍等關鍵性能指標的優化,增強競爭優勢。
年報顯示,2024年,格科微1300萬及以上像素產品的收入超過15億元,占手機CIS產品業務的比重約為40%,高像素產品的結構升級初顯成效。
與此同時,在非手機CIS市場,格科微針對安防領域制定了差異化策略:一方面推動高像素產品的市佔率提升,另一方面圍繞讀出電路噪聲優化、極低功耗設計等核心技術展開產品研發,以適配智能安防設備的高端化需求。
在新興應用領域的拓展上,格科微的戰略布局已進入落地階段。
在汽車電子領域,目前,格科微的車載前裝芯片戰略布局已取得實質性進展,首顆車規級圖像傳感器完成了流片,計劃於2025年正式推向市場,標誌着其向高壁壘的車規級芯片賽道邁出關鍵一步。
在消費電子創新領域,格科微應用於AI眼鏡的CIS產品預計在2025年實現量產,顯示出該公司在AR/VR等新興終端的技術轉化能力正在加速釋放。
通過手機與非手機市場的縱深拓展、傳統與新興領域的協同布局,格科微正構建覆蓋多像素層級、多應用場景的產品矩陣,以技術創新驅動高端化轉型,為業績增長開闢多元增量空間。
核心觀點:關注高端產品放量和新興市場拓展
目前,格科微雖憑藉輕晶圓廠模式在中低端CIS市場建立優勢,但高端產品放量與新興市場拓展是未來業績持續增長的關鍵。
站在智能感知技術變革的十字路口,格科微能否在紅海競爭中依託差異化優勢開闢新藍海,或將決定其能否從手機CIS的「隱形冠軍」蛻變為智能時代的「感知巨頭」。
轉型的背後,是格科微技術縱深(從像素升級到多光譜、低功耗等核心技術突破)與場景廣度(從手機到車規、AR/VR等新興終端)的雙重突圍。
因此,短期來看,投資者可重點關注格科微5000萬像素等高端產品的量產爬坡進度及庫存去化成效,這兩大因素直接牽動公司短期業績表現。從長期視角看,隨着智能汽車與消費電子技術迭代加速,車載CIS與AI眼鏡領域展現出廣闊的增長潛力,有望成為驅動格科微業績的新增長極,建議持續跟蹤2025年相關產品的量產落地進度及核心客戶拓展情況,以觀察其技術轉化效率與市場滲透能力的提升。
(字數:2559)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業研究院客戶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於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製,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佈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該等觀點、建議並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並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範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係。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並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複製、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徵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範圍內使用,並註明出處為「時代商業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