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調倉換股、尋機加倉、加強風控……全球資本市場巨震,公募基金沉着應對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陸慧婧
過去一周,「關稅風暴」引發全球資本市場巨震。股市、債市、外匯市場均受到衝擊。
面對突如其來的風暴,作為公募基金「掌舵手」的基金經理展現出「靜水流深」的定力。他們深知,在投資的世界裏,不確定性如影隨形,而應對不確定性,是基金經理永恆的課題。在他們看來,此次資本市場巨震給所有參與者上了一課,未來,公募基金的研究體系需要從單純的基本面分析,轉向對全球政經格局的立體研判。
基金經理表示,市場短期波動不改對中國優質資產的長期看好。他們認為,中國市場縱深廣闊、製造業全球競爭力穩固、政策工具箱儲備充足,中國經濟的核心邏輯不會動搖。
沉着應對 逆勢布局
過去一周,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國際經濟領域掀起驚濤駭浪。上證指數單周振幅超6%,恒生科技指數振幅超過13%,美股科技股一度遭遇拋售,國際金價再創歷史新高。面對前所未有的衝擊,作為公募基金的「掌舵手」,基金經理如何應對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有的基金經理選擇以靜制動。「我們所管基金中,直接受關稅影響的較少,因此,我們的投資策略不會有大的調整。」滙豐晉信基金股票研究總監、基金經理閔良超表示。
他的這一觀點得到民生加銀權益研究部基金經理助理劉浩的呼應。「關稅風波的激烈程度超過了幾乎所有市場參與者的預判,但這並不意味着認知一定會有大的調整。而且就算認知做出調整,也不意味着最優標的需要改變。真正重要的是事情發生之前就把所有事情的性價比考慮清楚,包括最有可能的中長期終局、風險敞口分散度是否能平衡資金屬性等。否則,時時事事應對式的投資體系,始終處於非納什均衡狀態的博弈,並非可預期可展望可復用的方法論。」
劉浩直言,面對超預期事件,「多想」比「盲動」更重要。「投資中需要將企業全生命周期的dcf折現算清楚,包括存續時間、各年自由現金流、折現因子等。若原有認知並未被顛覆,恐慌下跌反而是加倉的機會。」劉浩說。
除了沉着應對之外,逆勢布局也是基金經理的策略之一。「當前市場充滿巨大的不確定性,導致出口佔比較高的公司集體下跌。恐慌時,可以積極尋找出口鏈中被錯誤定價的投資機會。」閔良超稱。
「近期全球市場的波動再次提醒我們,永遠不要忽略市場出現極端風險的可能性,要提前做好應對預案。」華南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目前組合倉位上沒有大的變動,主要還是調整結構,利用市場波動適度調倉,擇機配置被錯殺的板塊和品種。
永贏權益研究部總經理、永贏惠澤一年基金經理王乾表示,此前已經做了相應的投研準備,一方面適度降低外需風險敞口,以降低組合波動率;另一方面,在市場大幅波動時基於企業中長期價值勇於逆向增持。出於防禦性考慮,根據市場運行的階段核心矛盾,在組合中會保持一定的對沖資產倉位,以應對外部的劇烈衝擊,維護組合穩定。
投資上更注重風險控制
建立全球風險預警
這一波全球巨震對公募投資影響深遠。多位基金經理提到,未來會將對海外系統性風險的識別和監控引入投研框架,建立全球性風險預警系統。
閔良超表示,關稅風暴對於公募投資的影響是深遠的。從研究上講,公募基金在資產定價上需要增加對海外市場的研究,識別和監控海外的系統性風險。
德邦基金表示,關稅政策引發的貿易摩擦和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將導致市場波動加劇。基金公司必須更加註重風險管理,提高投資組合的抗風險能力。
更深層的策略進化體現在投資框架的迭代上。上述華南基金經理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強化多資產布局,適度增加黃金、reits等與股債資產相關性較低的另類資產配置,利用多資產的低相關特性對沖系統性風險,並建立全球性風險預警系統,實時追蹤地緣政治(如美國關稅政策)、經濟衰退預期及市場情緒指標,及時調整頭寸。
此外,此次巨震對基金經理投資策略和路徑的影響也非常大。創金合信基金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投資經理羅水星表示,中長期看,需要降低對外需的風險敞口,加大對國產替代和內循環方向的配置力度。另外,對黃金和軍工等受益邏輯強的品種要重點關注。
招商基金渠道財富管理部首席財富顧問鄧和權認為,公募基金的投資策略要做出相應調整,投資邏輯向更具抗風險能力的標的傾斜,精選內需驅動型行業(如消費、醫療、公用事業)、現金流和成本控制優秀的公司。此外,要提高組合中資產地域與資產類別的多元化,適度分散,做好跨資產對沖。
「作為應對,需要重點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趨勢、全球貿易的再均衡,同時需要評估企業原有成長路徑面臨的挑戰以及全球貿易產業鏈重構的深遠影響。」王乾表示。
對國內中長期股市前景應保持樂觀
風險中伴隨着機遇。不少投資人士表示,a股短期可能仍會因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而有所波動。但中長期而言,宏觀經濟處於復蘇通道之中,對國內權益市場中長期前景應保持樂觀。
「站在目前時點,我們對市場仍保持謹慎樂觀。」王乾表示,經過持續的估值消化以及近期的劇烈波動,a股和港股資產仍具備較高的隱含回報率。從市場結構層面來看,內需相關資產經過長周期的估值消化,潛在風險收益比具備較強吸引力;外需相關資產短期劇烈波動,但大浪淘沙,其中的優質資產顯現出較好的長期投資價值。
鄧和權表示,歷經本輪調整後,a股與港股來到了性價比較高的區域,不過也要注意關稅等事件的階段衝擊風險。目前a股估值處於歷史相對低位,性價比優勢突出。滬深300指數動態市盈率回落至11.97倍,大幅低於過去十年中位數水平,股權風險溢價(erp)處於歷史均值+1倍標準差的高位,顯示權益資產吸引力顯著提升。相比美股,a股在全球主要市場中具備相應的投資價值,科技、消費板塊估值不到美股同業的一半。
國泰基金也認為,中長期來看,a股資產仍具備較高的配置價值。往後看,隨着國內穩增長政策陸續出台以及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力持續提升,國內經濟的韌性有望延續。在估值層面,目前a股市場估值處於相對較低的位置,中長期配置價值顯著。
國聯基金表示,a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具備較高的投資性價比。隨着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增強,內需修復具備廣闊空間,短期可關注防禦性較強的高股息紅利板塊,以及政策受益的消費、基建板塊;科技和新消費板塊具備結構性機會。不過,要警惕經濟復蘇過程中政策不及預期的風險。
具體配置上,德邦基金主要關注三個方向:其一是相對於出口存在比較優勢,比如遊戲、醫藥,以及國內反制支持的方向,包括稀土等資源品、農牧等;其二是內需,一方面是地產基建鏈以及內循環為主導的消費,另一方面是自主可控推動的板塊,能夠提升生產效率的方向,包括軍工、ai等;其三是安全類型資產,如黃金、軍工、紅利等。
鵬揚基金表示,近期a股進入「業績期交易」,市場結構熱點從泛科技股和出口產業鏈切換至黃金類資產,電力、航空以及紅利風格等偏防禦的低估值資產。基於我國長期擴大內需和產業政策中期調整的方向,投資者可以在左側逐步布局受益於反「內卷」競爭和擴大內需政策的順周期和消費股。
編輯:杜妍
校對:喬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