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溢價突圍!上海土地市場高熱背後
分類:財經
瀏覽數:2474
當前房企更關注利潤率與安全性,核心城市優質地塊成為避險首選。3月28日,上海第三批次土地拍賣落下帷幕,四宗涉宅地塊全部成交,總攬金138.35億元,最高溢價率達40%。這場土拍,不僅延續了上海樓市「核心定價」的邏輯,更透露出民企重返核心「戰場」、市場結構性分化加劇的深層信號。本次出讓的四宗地塊呈現「冰火兩重天」格局:核心區域爭奪白熱化,遠郊地塊遇冷明顯。最引人關注的當屬靜安大寧地塊,民企大華集團以24.86億元、32.31%溢價率競得,樓麵價92659元/平方米刷新區域紀錄。該地塊毗鄰地鐵1號線延長路站,周邊二手房均價已突破11萬元/平方米,未來新房售價或達14萬元/平方米,將成為靜安房價新標杆。該地塊的成交具有標誌性意義——這是繼2024年12月徐匯龍華地塊後,上海土拍市場再次由民企主導核心地塊爭奪。大華集團的強勢出手,折射出民企資金實力的階段性復蘇。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截至3月27日),22城累計拿地金額中,民企佔比24%,較2024年全年提升7個百分點。「當前房企更關注利潤率與安全性,核心城市優質地塊成為避險首選。」中指研究院分析稱。另一宗浦東北蔡地塊以40%封頂溢價率成為市場沸點,綠城中國最終通過「29.16億元+配建」條件摘牌,樓麵價71400元/平方米。值得關注的是,該地塊成交標誌着上海核心區地價半年內完成「三級跳」,從 2024年9月的10.1萬元/平方米躍升至當前的15.8萬元/平方米,折射出核心區土地價值的急速重構。綠城中國連續加倉上海核心板塊,其「海珀系」產品已在前灘、新天地形成「10萬元+」定價權;大華集團深耕靜安戰略成效顯著,打造「大寧國際社區」產品系,區域標杆項目去化周期縮短至3個月,推動板塊房價預期突破9萬元/平方米。這種「以產帶銷」的模式,正重塑上海高端住宅市場格局。閔行紫竹地塊由象嶼集團以66.79億元競得,18.97%的溢價率雖不及前兩者,但其依託蘭香湖生態與「大零號灣」科技產業定位,劍指改善型客群;青浦西岑地塊則以底價成交,其價值兌現更依賴華為研發基地與長三角科創走廊的長期紅利。相比之下,臨港、金山等遠郊區域庫存壓力持續,去化周期超18個月,市場分化態勢進一步凸顯。數據顯示,上海中心城區住宅用地供應已連續3年收縮,2024年僅計划出讓12宗涉宅地塊,而常住人口年均增長超20萬,供需矛盾持續推高核心區地價。浦東北蔡板塊樓麵價從去年5.5萬元/平方米飆升至7.14萬元/平方米,正是土地稀缺性溢價的典型樣本。市場集中度同步提升,倒逼產品升級。上海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盧文曦表示,內環內通過容積率2.0以下的低密地塊競品質,強化高端居住功能;郊區則以青浦西岑、閔行紫竹等產城融合組團,構建15分鐘科創生活圈,配套5%人才公寓承接長三角產業人口。「上海房地產市場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能級躍遷。」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則表示,當房企拿地集中度升至 65%、產品系轉向定製化開發時,樓市將經歷從規模擴張向「品質溢價+生態價值+產城融合」的能級蛻變,土地市場的結構性分化實質是城市空間價值圖譜的重構進程,最終服務於全球科創中心、國際文化大都市戰略定位的深層需求。上海土拍的熱度並非孤例。同日,杭州土拍市場以115.39%的溢價率刷新年內單價地王紀錄(蔣村地塊樓麵價8.8萬元/平方米),成都、北京等地也頻現高溢價成交。這種多地聯動的熱度表明,房企對核心城市新房銷售回穩的預期增強,且年初拿地可加速周轉,支撐全年業績。同時,上海與杭州等城市的土地高價成交,或進一步錨定未來新房價格預期,推動房價結構性調整。
值班編委:蘇志勇
責任編輯:馬琳 溫紅妹
審讀:戴士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