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恒生指數大漲12%,中概股大漲13%,A股小漲3%,差距能縮小嗎

節後中國資產受到全球投資者青睞,短短8個交易日恒生指數大漲近12%,恒生科技指數大漲17%。中概股指數大漲13%,A股小幅上漲近3%,創業板超漲7%。

為什麼A股與港股和中概股差距那麼大呢?實際與交易規則和購買股票的渠道有一定關係,港股和中概股都是T+0,而且是實時交易,更主要的是沒有漲跌停限制。

波動當然大於A股,我們滬深主板漲跌限制10%,創業板和科創板漲跌限制20%,北交所限制30%,這樣的原因是為了gen更好的控制風險,使其波動不那麼大。

那麼漲的時候就可能沒有那麼快,還有我們的量化、融券以及股指期貨做空工具對沖得更為頻繁,這樣市場走勢也就更為平穩,更容易在3000點左右起伏。

外資習慣了實時交易和不設漲跌限制的買賣,港股和中概股離他們更近更方便,所以外資購買中國資產首先選擇了港股和中概股後才選擇A股。

隨着A股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和完善,長期資金耐心資本不斷入市,A股被低估的個股也越來越得到外資青睞,無論是高盛還是大摩或小摩,無論是德銀還是美銀,近期都表現出看好A股。

本周滬指上漲1.30%,創業板上漲1.88%,是因為五個交易日有三天進行了調整,其中尾盤跳水出現了兩次,因為不少科技股漲幅超過50%,還有部分已經翻倍。

獲利的要出去,看好的大多要在回調時才進場,所以出現了這種走勢,還有大盤資金總是以凈流出為主,量化對沖基金持倉小盤股較多,它們高頻交易後平衡了指數過大的波動。

而港股昨天恒生指數大漲3.69%,恒生科技指數大漲5.56%,換算到A股那就可能是百點大漲和千股漲停的現象了。同股同權,港股部分同時在兩地上市的公司,有的股價比A股低,所以它們漲得多也是有理由支撐的。

當然三大指數的漲幅的確存在差距,A股漲幅較小,那麼風險相對也較小,未來上漲的空間就可能更大一些,差距也可能會慢慢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