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A股IPO同比減少七成,企業境外上市熱度攀升

今年以來,a股ipo數量再創新低,同時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熱度攀升。

6月18日,武漢有機(02881.hk)在港交所上市,開盤大漲近80%,午後漲幅收窄,截至收盤,報7.02港元/股,漲幅27.64%,總市值6.55億港元。

這已是本月第5家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據同花順數據,截至6月18日,年內已有34家境內企業在境外上市。相比去年同期,赴境外上市的境內企業數量增長超過40%。

而a股ipo數量則創下近10年新低,截至6月18日,今年a股ipo家數41家,同比減少73%。同時,ipo撤單量激增,年內主動撤回家數已超過200家。

「在境內ipo收緊背景下,境外上市已成為部分a股撤回企業的新選擇。」一位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近期業內確有之前撤回的企業正準備衝擊港股上市。

a股ipo同比減少七成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僅有41家企業首發上市,同比減少超過七成;ipo融資金額共295.40億元,同比下降超過八成。

其中,滬深交易所有31隻新股上市,包括主板11家、科創板7家、創業板13家;北交所上市新股有10隻。

從行業分佈來看,上半年上市的企業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和工業領域。其中信息技術企業最多,為15家,工業機械以及電氣設備等工業類有14家,消費類和材料類各有5家,醫療保健類和能源類各有1家。

另外,隨着ipo監管趨嚴,上市門檻進一步提高,今年a股ipo撤單量激增。根據wind數據,截至6月18日,年內已有近230家企業主動撤回ipo申請。其中,包括不少此前已通過上市委審核的企業。

境外上市熱度攀升

與此同時,今年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的熱度攀升,改道港股也成為部分a股撤回企業的新選擇。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6月18日,年內已經有34家境內企業在境外上市,同比增長超過40%。其中,23家赴港上市,11家赴美上市。從行業分佈來看,信息技術、消費行業類公司居多。

在受訪業內人士看來,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熱度攀升,一方面是境內ipo收緊,企業到境外資本市場尋求融資機會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隨着境內外市場合作的加強以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完善,也為境內企業到境外上市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今年4月,證監會發佈的《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提出,支持科技型企業依法依規境外上市,落實好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制度,更好支持科技型企業境外上市融資發展。

據證監會官網披露,截至6月18日,今年已有81家企業境外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備案獲通過,其中36家擬赴港上市,45家擬赴美上市。包括晶科電子、國鴻氫能等多家企業,都是從a股轉道港股。

「受境內ipo收緊影響,境外市場是a股撤回企業的可選方式,僅從上市門檻來看,境外市場不是很高,但承銷發行環節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撤回企業能否改道成功也面臨不確定性。」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