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50億利潤,百利天恆「抱上」百時美施貴寶大腿

蟄伏多年的百利天恆終於跨出了創新葯「商業化」第一步,今年一季度「豪賺」50億元,一舉彌補三年來的虧損。有意思的是,這50億利潤並不來自銷售藥品,而是bms的首付款,可謂是一筆「天降」之財。

百利天恆一季度業績「炸裂」。

4月26日晚間,來自科創板的醫藥公司百利天恆發佈了一季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62億元,同比大漲43倍,實現歸母凈利潤50.05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拉長時間來看,2021年至2023年,百利天恆連虧三年,累計虧損達11.62億元,而今年一季度的盈利一舉彌補了此前三年的虧損。

事實上,百利天恆一季度的利潤主要來源於一筆「特殊」的收入。去年12月,該公司與全球醫藥領域巨頭bms達成了創新葯合作協議,為此bms向公司支付8億美元的首付款,也刷新中國創新葯出海首付款的最高紀錄。

「空降」50億利潤

從虧損到盈利50億,百利天恆只用了一個季度。

被譽為創新葯「黑馬」的百利天恆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報告。季報顯示,百利天恆實現歸母凈利潤50.05億元,較去年同期猛增31倍,一舉「抹平」上市以來的虧損。

事實上,對於中國所有的創新葯企業來說,一個季度50億元凈利潤毫無疑問是一筆天文數字。

對此,百利天恆解釋稱,利潤突然暴漲的原因主要是報告期內收到了百時美施貴寶(以下簡稱「bms」)8億美元的首付款所致。

據了解,去年12月,百利天恆與作為全球腫瘤醫藥領域跨國巨頭的bms達成了一筆關於bl-b01d1項目的合作協議。

為了達成合作,bms將向公司支付8億美元的首付款,以及一系列的里程碑付款,潛在總交易額最高達84億美元,而這筆交易也刷新中國創新葯出海首付款的最高紀錄。

協議顯示,百利天恆將與bms共同分擔bl-b01d1全球開發費用,以及在美國市場的利潤和虧損。

也就是說,對於百利天恆而言,收到8億美元首付款增厚當期業績後,註定將在未來幾年承擔高額研發費用,而最終能從bl-b01d1項目中獲益多少仍是一個未知數。

有意思的是,儘管百利天恆以「創新葯」聞名資本市場,但按業務分類,化葯和中成藥是收入的主要來源,暫未有創新葯上市。

不過,其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在逐年增加,2021年-2023年分別為34.97%、53.32%、132.81%,三年合計近15億元。

研發的投入也讓百利天恆入不敷出,公司在2021年-2023年連續3年虧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虧損1億元、2.82億元、7.8億元。

去年年末,百利天恆的貨幣資金僅有4.04億,而公司的短期借款達到了2.75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也達到了2.21億。

bms的首付款對於百利天恆而言,可謂是及時雨。在2024年的新年致辭中,百利天恆創始人雄心勃勃地表示:「百利天恆開始以強者的姿態參與強者的競爭。」

原始股東套現離場

事實上,市場給予創新葯的估值一直很「玄學」。通常來講,創新葯的資本邏輯往往和技術、商業、賽道等掛鈎,兼得者估值將不斷放大。

從市場表現來看,百利天恆在創新葯賽道中可以稱為「萬綠叢中一點紅」。

截至4月29日,在百利天恆上市的一年多時間裏,該公司的股價一路從24.7元的發行價漲至153元,漲幅達到432.3%,市值也突破了600億元。同一時間段內,創新藥行業指數卻不斷下探,跌幅達12.28%。

股價的大幅上漲也讓百利天恆的一眾原始股東獲得了超額的利潤。比如,持有百利天恆2.98億股的創始人朱義,當前持有該公司市值已達到了456.07億元,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科創板「首富」。

部分原始股東也按耐不住,紛紛套現離場。

具體來看,公司第二大股東oap iii (hk) limited(以下簡稱「奧博資本」)和公司第三大股東廣州德福二期股權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德福投資」)在解禁後迅速開啟套現模式,截至一季度末,這兩家原始股東分別減持552萬股、401萬股。

公告顯示,奧博資本的轉讓價格為 109.25 元/股,套現金額6.03億。倘若德福投資也按照109元/股減持,套現金額約為4.37億。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唯二兩家上市前就「潛伏」在百利天恆前十大股東中的機構,這兩家公司的來頭都不小。

其中,德福投資的出資額達到了25.75億元,背後浮現出珠江人壽、工銀安盛、泰康人壽等一眾險資,投資方向也偏向於生物醫藥板塊,標的中不乏有永順生物、華銀康醫療等明星企業。

此外,奧博資本更是被稱為全球最大醫療投資基金,投資規模超過千億美元。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奧博資本的布局還包括再鼎醫藥、康寧傑瑞、錦欣生殖、康方生物、康基醫療、榮昌生物等多家知名生物科技公司。

仿轉創的百利天恆質地幾何?

以仿製葯起家的百利天恆能夠蛻變成創新葯龍頭離不開創始人朱義。

據了解,朱義的職業生涯也較為「神奇」。與大多數企業家相似,朱義放棄大學教師身份加入「下海潮」中。

不過,朱義一開始從事的並不是熟悉的醫藥行業,反而拿起「標尺」做起了房地產生意。通過建築行業快速積累第一桶金後,1996年朱義才決定自己辦廠,在溫江創辦了百利天恆的前身百利葯業,並任董事長、總經理,凡事親力親為。

彼時,朱義帶領公司走仿製葯「路線」,並帶着銷售隊伍在一線拼殺。到了2003年底,百利葯業的規模開始迅速增長,並組建了一支近400人的專業營銷隊伍。

隨着規模的不斷擴大,2006年,百利天恆正式成立,朱義也將其產品版圖擴張至化葯仿製葯和中成藥製劑板塊,彼時,還沒有談「創新」之類的字眼。

直到2011年國內葯企掀起創新葯後,朱義才逐漸將百利天恆的戰略定位移向創新葯企業,並且在4年後,迅速申請了第一個adc藥物專利,走在國內葯企前列。

與此同時,百利天恆也與現在的第二大股東奧博資本「相遇」。2015年兩家公司共同在美國華盛頓打造了1個新葯研發中心——西雅圖免疫,而bms購買的bl-b01d1項目正是來自於這家子公司。彼時,朱義可能未曾想過,這家懸于海外的子公司將會給百利天恆帶來如此大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與bms達成協議後,百利天恆披露了一項重要的人事任命,公告顯示,d』elia將接任朱義成為了西雅圖免疫的首席執行官。

為何朱義會選擇將百利天恆旗下最重要的資產交給一個「外人」打理呢?從繼任者的過往經歷來看,d』elia或在促使百利天恆與bms達成協議中扮演重要角色。

資料顯示,在加入西雅圖免疫之前,d』elia已經在百時美施貴寶公司任職了十多年,幫助bms搭建多個戰略合作和規劃收購運作。而在她的生物製藥行業生涯中,已經策划了超過400億美元的戰略合作及併購活動。

責任編輯 | 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