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八即將發射,航天員確定!為何每次發前空間站都要調整軌道?

神舟十八號即將發射,航天員確定,而神舟十七號任務也進入尾聲,但給我國航天發展又帶來了成果,所以,這是令人比較高興的。

同時,由於接下來神舟十八號任務即將發射,我國空間站也將迎來軌道大變,要為我國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做準備了,那很多人就有一個疑惑了,為什麼每次我國發射飛船都需要進行空間站的軌道調整?

下面我就先說一下神舟十七號才獲得的成果,再來說明一下為什麼中國空間站要進行軌道變化。

神舟十七號航天員返回之際,又實現了什麼成果?

的確,自從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進入中國空間站之後,已經先後執行多次任務,並且獲得了不少的額成果,最為典型就是中國空間站的太陽翼修復,實現了我國空間站首次的任務。

其次就是完成了我國空間站暴露實驗,後續在返回的時候,會將其帶回地面,交給我國科學家團隊進行研究,實現其突破。

所以,這些成果都是「歷歷在目」的,都是為我國,甚至整個人類作出巨大的航天貢獻,而這一次——在神舟十七號航天員返回之際,的確這一次又實現了一個相當不錯的成果,那實現了什麼成果?

按照我國航天辦公室指出的消息來看,三位航天員在太空之中,完成了我國在軌腦電測試實驗,這是屬於第一階段,也就是已完成第一階段的目標任務。

這一次的實驗成果,將探索宇宙對人腦演化影響的奧秘,揭示生命體演化過程中的重要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從而為開發類腦智能體提供新思路,進入空間站階段以來,為確保達到實驗目的,科研人員與多批次航天員密切協同,在實驗流程設計、採集硬件、分析算法上進行了大量探索。

所以,在獲得這些成功之後,我國地面的科研人員也可以尋找其變化機制了。

當然,在軌開展腦電測試面臨時間資源珍貴、樣本量少等難題,並且每個人也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化,那麼在研究的過程之中,肯定是要進行幾次的研究才行。

這樣在綜合性的實驗數據之下,然後開創不一樣的成果。

所以,神舟十七號的這一次實驗,又是一個首批次的成就,將有望在神經環路、認知基礎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時有望在空間環境得到重點應用,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神舟十八號航天員確定!4月下旬發射

從時間上來說,神舟十七號在4月下旬返回,而神舟十八號也是在4月下旬發射。

是我國先執行神舟十八號發射,然後在進入空間站之後,三位航天員將跟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進行在軌任務交接,過後就返回東風着陸場。

所以,4月下旬是我國航天任務的重要節點。而對於神舟十八號任務來說,我國很早也就說明了,其航天員已經確定了。

按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表示,我國今年即將執行任務的神舟十八號和十九號兩個飛行乘組6名航天員已經確定,而他們在進行增強訓練,進行對實力的一個提升

比如,我國在增強訓練之中,要求航天員具備更換器件的能力,還可以進行組件的安裝,其次具有快速應急的能力,航天員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如果再次遇到中國空間站被太空微粒撞擊。

那就可以直接採取措施,然後將其修復,可能就不會出現類似於我國神舟十七號航天員那樣的情況。

那就是安排了三位航天員駕駛員,專門進行兩次出艙任務進行維修,直接處理就行。

這相當於我國提升了對航天員的技能,並且在處理太空任務之下,具備完全的高強度實力,這也可以看得出來,其要求是越來越高了,那麼很顯然,當航天員也並沒有那麼容易。

所以,第三批次,甚至已經宣布的第四次航天員,都凸顯了一些我國航天上的變化。

然而,對於這一次任務來說,我國雖然公布了航天員確定事件,但是具體的名單沒有公布,很多人可能會有點失望,不是說確定了嗎?

你倒是給出名單啊,這其實是確定了,但未必可以讓每一個人都知道,我國航天策略是這樣,反正楊利偉說確定了,那肯定是知道的。

只不過不能夠對外進行公布,只有在執行任務數小時前,才可能進行公布,這樣將可能產生的問題縮小化,這就是大概的情況,這裡大家就看看我國在策略上的改變就行。

為何每次發射前,空間站都要調整軌道?

的確,我國每次進行貨運飛船,載人飛船發射的時候,都要將空間站的軌道進行調整,並且是一個大變的調整,其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要為任務做準備,那為何每次發射都要調整呢?

不少人應該知道,每次航天發射都要提到一個「窗口期」的問題,而這個「窗口期」有時間的要求就是「零窗口」,需要做到分秒不差。

而對於載人飛船來說,裏面有我國的航天員,那要求是更加的高,由於在太空之中,空間站以每秒7.7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快速飛行,如果直接與空間站對接,是很難,要求也很高,風險也很大。

所以,必須進行對空間站的軌道調整。

要想飛船高效對接空間站,就需要把飛船送入空間站所在的軌道平面。

而且,只有當空間站的軌道平面恰好經過發射場上空時,神舟飛船實現同時點火升空,這樣才可能實現最為高效的對接任務

只是這個過程還需要進行燃料的消耗,因為不太可能出現什麼直接升空,理解對接,這需要一個「追趕」對接的模式,就是飛船以較少的燃料進入空間站的軌道平面,並追上空間站,實現對接。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大規模調整軌道的原因,其實就是為了做到更好的任務對接,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最後,期待我國神舟十八號任務發射圓滿成功,神舟十七號航天員平安返回東風着陸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