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鋼股份扭虧,人均薪酬21萬,高管大減薪

【年報】鋼鐵是非常明顯的周期性行業,能上一年大賺,下一年就可能巨虧。包鋼股份也如此,2022年虧損7.3億元,2023年成功扭虧。

4月18日晚間,包鋼股份(600010)發佈的2023年報顯示,實現營收706億元,減少2%,這是繼2022年後營收再度下滑。

實現歸母凈利潤5.2億元,相比2022年虧損7.3億元,成功扭虧,但和2021年的凈利潤近29億元還相差甚遠。

按季度看,包鋼股份凈利潤逐漸下滑,2023年1-4季度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9億元、1.2億元、0.62億元和0.4億元。實際上單純看四季度扣非後還虧損大約3153萬元。

總股本太大,超過454億元,每股盈利只有1分錢左右,包鋼股份決定2023年度不分紅。2022年度,包鋼虧損,自然也不會分紅。此外,2019年至2020年、2015年至2016年也是連續不分紅。也就是說,最近9個年度,有6年沒有分紅,3年分紅。

數據顯示,2001年至2023年包鋼累計實現凈利潤134億元,分紅42.7億元,分紅率大約32%​。

包鋼股份的控股股東是包鋼集團,實際控制人則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是當地骨幹國有企業。

公司年報中還披露了高管的薪酬情況。去年薪酬最高是副總經理倪鑫,超過61萬元。總經理梁志剛薪酬大約59萬元,董事長劉振剛未從股份公司領取薪酬。

有多位高管減薪較為明顯,副總經理於長志減少100萬元,財務總監謝美玲減少96萬元,董事吳明宏減少大約89萬元,監事會主席胡永承減少約86萬元,董秘白寶生減少85萬元,董事齊宏濤減少約54萬元。監事曲雲玉也減少25萬元。

此外,截至2023年末,包鋼股份員工總數超過2.7萬人,人均薪酬21萬元,比2022年增加2.25萬元。高管人均薪酬(含獨立董事)去年剛過32萬元,和2022年的63.5萬元相比,幾乎腰斬了。

截至4月18日,包鋼股份總市值大約745億元,超過北方稀土,為內蒙古市值最高的上市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