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很焦慮:耶倫為何頻繁來中國談判?

【胡先鴻教授】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圖片來自新華社)

請先看明面上的信息:【新華社】4月8日,來華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與中國達成了2點新的共識,同時重申3個已有的共識。

兩個新共識: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既有的三個共識是:「加強溝通」、「防範脫鉤」、「應對共同挑戰」。

所謂「共識」,就是中美雙方都有這方面的願望。

首先來看「共識」。5個共識中,4個是經濟、金融層面的,是社會物資保障與經濟發展方面的。另一個是防恐反恐等共同安全領域的。這說明:

1. 美國還需要從中國賺錢。中國有市場有錢賺,美國怕中國不給它機會賺錢。

2. 需要從中國獲得美國需要的商品。這些商品是美國從其他國家或地區難以獲得的,一旦中國斷供,美國可能會出現較大的社會矛盾甚至社會動蕩。

3. 在國際事務中,有些事情需要中國的配合。中國不僅有自己的實力,也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中國的影響力足以讓美國重視。如果中國不配合,美國的一些目標,恐難以實現。

4. 美國還沒有強大到不需要中國的地步。美國是比中國強,但由於中國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美國雖然在中國周邊當攪屎棍,但它還不到敢和中國徹底翻臉的地步。

5. 中國的綜合國力畢竟比美國弱一些,既需要美國的市場,也需要美國的配合。因此,對於美國的「需要」,我們也樂見其成。

第二看中美雙方的談判人員。本次耶倫到中國來談判,中國的牽頭人是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比耶倫這個財政部長的級別高,這說明中國十分重視與耶倫的談判。去年11月,中美在美國談判,中國也是何立峰在牽頭。

第三看談判的頻率。近年來,中美之間的談判未曾間斷。上次耶倫來華談判是去年7月,不到一年的時間,她又來了。而且,她本次啟程赴華的時間,正好是中美兩軍在夏威夷談危機管控的日子。可見,無論是在軍事上、安全上,還是在經濟上、金融上、科技上,美國其實比我們更焦慮。

看懂了這一點,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美國自己不打頭陣,而是慫恿菲律賓這樣的國家當嘍啰的原因了。


基本信息來源

[1] 國防部發佈:中美兩軍在夏威夷舉行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工作小組會議https://www.sohu.com/a/769493617_162522

[2] 環球時報社評:什麼人會認為耶倫向中國「卑躬屈膝」?_京報網

https://news.bjd.com.cn/2023/07/11/10491790.shtml

[3] 重磅!何立峰與耶倫會談,達成重要共識_經濟_中美_雙方

https://www.sohu.com/a/735645954_116062?scm=1102.xchannel:325:100002.0.6.0

[4]中國財政部:耶倫訪華達成兩項新的共識成果 - 環球新聞 - 東南網http://news.fjsen.com/2024-04/09/content_31618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