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道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紮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涉及5方面24條措施,系統性強,實招較多,涵蓋了市場准入、項目建設、企業投產經營「全生命周期」所需要的政策,與2023年出台的「外資24條」相疊加,從方方面面保障了外資企業在華投資權益。
目前,發改委、商務部、央行紛紛發聲,為執行落實《行動方案》準備好了充分的政策空間。
2023年11月,德國埃貝赫集團投資的年產50萬套的汽車排氣系統項目在中部小城河南許昌正式落地。
提起這個項目,德國埃貝赫集團董事會主席馬丁讚不絕口,他表示,從考察、簽約到設備搬遷、投入試生產,僅用時92天。這樣的「中國速度」、高效的政務服務和一流環境,讓他對未來合作充滿信心。
在許昌,這樣對德落地的優質項目就多達71個,但這僅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對外資吸引力的一個縮影。2023年,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湖北等7個中西部省份實際利用外資均跑出了兩位數的增速,中國中西部對外資企業吸引力越來越強。
時間翻至2024年3月19日,這一天,海口國家高新區迎來了前來尋求投資機會的外企考察團。這支考察隊伍包括高通、通用電氣醫療(GE醫療)、輝瑞投資有限公司等31家外資企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多達15家。隨着「零關稅」政策擴容增效,海南自貿港給外資企業帶來了更多投資機遇。
一系列開放政策,正在切實吸引,但中國顯然不止步於此。
「《行動方案》的出台再次表明我國對吸引外資工作的高度重視。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以後,今後的傳統產業雙轉型,比如數字化轉型、綠色化轉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將吸引更多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投資、生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政策覆蓋全周期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際利用外資持續增加,已成為全球跨國公司重要的投資目的地。
而近年來,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壓力和我國吸收利用外資的波動,政策一直在加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吸引外資力度」,並推出了一系列穩外資政策舉措,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從效果來看,這些舉措也獲得了外資企業的積極回應,在2023年全球跨境投資下降了18%的背景下,中國實際利用外資仍處於歷史高位。
同時,中國貿促會的報告也顯示,近70%受訪外資企業仍看好未來5年中國市場情況,這一比例環比上升約1.8個百分點,認為中國市場吸引力有所上升或持平的受訪外資企業佔比超90%。
此次《行動方案》進一步完善了政策,比如,將「擴大市場准入,提高外商投資自由化水平」位列5方面之首,要求出台新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繼續減少外資准入限制,並在外資企業非常關心的醫療、增值電信等領域開展准入試點。同時,將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開展銀行保險、債券基金等領域業務,進一步拓寬外商投資空間。
此外,在營商環境上,要求優化公平競爭環境,做好外商投資企業服務加大政策力度,提升對外商投資吸引力;暢通創新要素流動,促進內外資企業創新合作;完善國內規制,更好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
「一方面,《行動方案》加大力度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比如,進一步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減少外資准入限制;另一方面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比如在知識產權、政府採購、招投標、標準制定等外資企業非常關切的領域,全面給予國民待遇。」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聶平香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在市場人士看來,此次《行動方案》系統性強,涵蓋了市場准入領域的相關政策、項目建設時期的支持政策、企業生產經營運營需要運用的創新要素,以及在經營時期相關的國內規制等企業全周期。
當前,全國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已從93項縮減到31項,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今年將全面取消,不斷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的准入。
「《行動方案》的出台再次表明我國對吸引外資工作的高度重視,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與世界經濟良性互動、以實際行動增強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信心。」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伍浩在通氣會上表示。
商務部表示,未來,將着力以負面清單的方式全面推動服務貿易和投資擴大開放,有序擴大電信、醫療等服務業開放,擴大數字產品等市場准入,提高外商投資自由化水平,開展放寬科技創新領域外商投資准入試點等內容。工信部表示,今年準備試點開放互聯網數據中心等增值電信業務。央行也表示,將穩步擴大金融領域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高端製造、金融開放新機遇
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讓更多外資企業在中國大市場中擁抱新機遇。
一個亮點是,《行動方案》突出在創新領域加大對外資吸引力度,高技術產業成為吸引外資的重點。比如加大對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支持力度;支持國內外機構合作創新,支持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外資研發機構、跨國公司平等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國家科技計劃項目。
據了解,我國高技術產業在實際利用外資中的佔比近五年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外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也呈現上升的趨勢。今年1月份,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31.1億元,同比增長20.5%,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40.6%。高技術產業引資391.6億元,占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比重為34.7%。
「隨着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中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領域將迎來更多機遇,跨國公司、外資企業將會更充分融入中國市場。」聶平香表示。
同時,在備受關注的數據流動方面,《行動方案》將促進外資企業研發、生產、銷售等數據跨境安全有序傳輸,並將制定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轉移標準,實現大灣區內數據便捷流動。
其中,金融部門數據跨境流動問題也有針對性政策。據了解,從2018年開始,我國大幅放寬金融服務業市場准入,吸引了110多家各類外資金融機構來華展業。
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負責人周宇表示,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正會同其他金融管理部門,爭取形成金融數據跨境流動制度安排,明確金融領域的重要數據目錄,統一監管合規口徑,給予外資機構更加清晰的規則指引。在符合金融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幫助外資金融機構降低數據跨境的合規成本。
伍浩也表示,下一步,發改委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合理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落實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准入限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落實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待遇,健全外資企業直接聯繫機制,推動解決外資項目在投資落地、生產運營中的具體問題;強化外資項目服務,繼續推出新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強化對項目要素保障,通過標誌性重大外資項目帶動擴大外資流入。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