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蘇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新春走基層,一起走進一家從事服裝出口20多年的老廠,看他們是如何實現外貿出口新突破的。
擁有一間滿是衣服的衣帽間是不少人的夢想。走進蘇州華聯針織有限公司的樣品展廳,這個夢想或許就能實現。
蘇州華聯針織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立新告訴記者,展廳2017年建立,目前大約有2000多款衣服。
「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在三年之內做的,出貨了過後會放進來,沒有出貨的放在下面的小樣品間。97%的產品可能是給外貿的,3%左右是面向國內內需。可以這麼說,在市場上能看到的毛衣類的衣服,在我們這個展廳里都能找到,款式都是特別新的」,王立新介紹。
然而,對華聯針織來說,做出最新款式的致勝法寶,卻是一個「老」字。復古的廠房,老式的辦公室,還有織機不間斷的忙碌聲響。
「我們實際上是從2002年就開始做,到這邊的時候是在2006年。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有90多人,都是老工人。老工人是個寶,他們的實操水平、技術水平都很高」,王立新說。
從一根線,到一塊布,再到一件衣服,中間要經過十多道工序。二十多年如一日對品質的堅守,成就了華聯針織在客戶群中的好口碑。除了老員工們的默契和熟練之外,產業鏈的協同合作也是必不可少。
「人家不能做的,我們去想辦法滿足客戶的需求。從衣服織片到套口,要去繡花、釘珠,還要去印花,大大小小有60多家(企業)跟我們要合作」,王立新表示。
2022年1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落地生效,華聯針織獲得全國首批、南京關區首份RCEP項下原產地證書。RCEP是目前全球覆蓋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最具發展潛力的自貿協定。按照協定安排,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國之間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
「之前,我們都是根據固定稅率去走的,加入RCEP後,每年(關稅)減少1%,也挺多的」,相城區華聯針織服裝有限公司關務經理戴維介紹。
而對王立新和企業而言,以往許多需要前往現場報關的工作,如今只要坐在電腦前動動手指就可以完成,這給企業帶來了不少便利。
隨着企業外貿「朋友圈」的不斷擴大,對於新的一年,王立新充滿期待。
來源:蘇州新聞
實習編輯:王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