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就有4600億,孫正義連續「瘋狂投資」!

投資者網獲悉,軟銀旗下半導體公司巨頭 ARM已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申請,預計將於今年秋初在納斯達克上市。巴克萊、高盛摩根大通瑞穗、美銀、花旗集團等都是承銷商。

據報道,軟銀和孫正義希望ARM通過本次IPO籌集數百億美元。他們給ARM的目標估值為4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00億元,這可能是芯片行業歷史上最大的IPO。這可能是 2023 年全球最大的 IPO。



公開資料顯示,ARM成立於1990年,是一家源自英國半導體知識產權(IP)提供商。

招股書中,ARM將自己定位為CPU行業的領導者。其主要業務是高性能、低成本、高能效CPU產品及相關技術的設計、開發和授權。這也是ARM賴以生存的基礎。

數據顯示,自成立以來,ARM芯片出貨量已突破2500億顆。僅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的 2023 財年,ARM 芯片出貨量就超過 305 億顆,與 2016 財年相比,出貨量增長了約 70%。

ARM芯片運行世界上大部分軟件,從智能手錶、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個人電腦到大型無人機、工業機械人、數據中心和網絡設備、車輛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等。

據悉,上一財年有超過 260 家公司據稱出貨了基於 ARM 的芯片,其中包括亞馬遜谷歌母公司 AlphabetAMD英特爾英偉達高通三星電子等全球科技巨頭。

ARM在招股書中表示,全球99%以上的智能手機均採用ARM架構芯片,其產品覆蓋全球70%的人口。可見ARM在互聯網技術和芯片行業是絕對的領先者。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不負責生產,沒有重資產投入,而且產品使用壽命長,可以重複使用,ARM的毛利率高達96%,可以考慮。為「一美元的利潤」。

此外,由於ARM在互聯網技術領域處於上游地位,因此很難受到單一行業周期性變化的影響。也就是說,無論行業如何變化,ARM都能穩坐釣魚台,輕鬆賺錢。招股書顯示,2021財年至2023財年,ARM年營收分別為20.27億美元、27.03億美元、26.79億美元;凈利潤分別為3.88億美元、5.49億美元、5.24億美元。



然而,受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放緩,特別是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影響,ARM 2023財年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下滑,且這種下滑趨勢仍在持續。

6月30日最新季度財報顯示,ARM營收同比下滑2.5%至6.75億美元,凈利潤也從上一財年的2.25億美元同比下滑至1.05億美元。 ——時間倒退了半年多。

從全球布局來看,中國市場是ARM的重中之重。報告期內,來自中國的營收分別約佔ARM總營收的25%、18%、20%,比例不小。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智能手機用戶。過去十年,中國一直是半導體行業重要的收入和增長來源,嚴重依賴智能手機業務的ARM也不例外。

ARM在招股說明書中承認,如果它無法維持來自中國的收入、進入新市場並在中國立足或在中國的新業務領域獲得牽引力,或者如果ARM因中國競爭而失去市場份額,那麼它可能會受到威脅。對我們的經營業績和競爭地位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追溯ARM的起源,我們必須追溯到上個世紀。

1978年,奧地利物理學博士。由於共同的利益,Hermann Hauser 和英國工程師 Chris Curry 在英國劍橋創立了 Acorn,一家 CPU 公司。他推出了第一代低成本個人電腦 Acorn Atom,並組建了家庭。市場。

後來由於產品迭代的需要,Acorn開始獨立開發芯片,並將其命名為Acorn RISC Machine,這也是ARM名字的由來。 1990年,Acorn正式成立ARM,採用IP授權模式作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ARM成立之時,恰逢全球移動通信設備興起。諾基亞 6110 是第一款使用 ARM 處理器的全球移動通信系統手機。它推出後取得了巨大成功,ARM也藉此站穩了腳跟。

此後,ARM成功推出ARM7等芯片系列,授權公司超過160家,業務規模與日俱增。 1998年4月,ARM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和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這是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

時間來到了2007年,開創時代的第一代iPhone誕生了,並且使用了ARM設計的芯片。由此,ARM開始流行,吸引了谷歌、微軟等知名客戶。從此奠定了在芯片行業的地位。2016年,「投資狂人」孫正義看中了ARM這個優質標的。孫正義憑藉一貫的「快、准、狠」的投資風格,一揮手就拿下了ARM。

經過快速談判,孫正義以320億美元收購了ARM 100%的股份,並將其私有化。這個價格比ARM當時的市值高出43%,外界稱孫正義此舉是一場「孤注一擲的賭博」。

為了籌集這筆費用,孫正義花費了很大的力氣。他出售了阿里巴巴和遊戲公司 Supercell 的股份,籌集了 140 億美元。軟銀也有大量債務。

孫正義表示:「事實上,我不想出售Supercell,也不想出售阿里巴巴股票,但我必須這樣做,因為ARM對我的長期戰略非常重要。」

對於收購ARM,孫正義深信這門生意不錯,認為這是「第二個阿里巴巴」。孫正義坦言:「我是脫歐後第一批在英國上下大賭注的人之一,我將把ARM交易視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易。」

不幸的是,美好的時光並沒有持續多久。為了彌補其他投資造成的巨額損失,孫正義一度打算出售ARM。 2020年4月,遭受損失的軟銀為了減輕財務壓力,不得不將ARM擱置。

當時,孫正義邀請高盛與買家達成和解,並希望買家為該業務支付約400億英鎊(520億美元),超過2016年支付的240億英鎊(320億美元)。

接下來,高盛與蘋果接洽,但蘋果決定不收購。於是,高盛試圖組建由高通、三星和英偉達組成的財團收購ARM,但最終只剩下英偉達留在談判桌上。

此後,軟銀和英偉達陷入了拉鋸戰。經過多輪談判,雙方最終於同年9月達成協議,確認以現金加股票的方式完成收購。

如果一切順利,孫正義將從英偉達獲得660億美元的巨款。這不僅將是軟銀歷史上最大的資產出售,也是全球芯片行業歷史上最大的收購之一。

但現實總是充滿戲劇性的變化。由於所有監管機構均未批准,英偉達放棄了對 ARM 的收購。這對於急需現金生存的軟銀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此後,軟銀一直在努力推動ARM重啟IPO。孫正義預計ARM的價值將大致相當於巨頭的谷歌、亞馬遜、Meta、蘋果四個級別,並承認「ARM的上市將是芯片行業歷史上最重要的IPO」。

不過,相比ARM的重新IPO,孫正義的一生更加傳奇。公開資料顯示,孫正義1957年出生於日本,1978年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81年創立軟銀,一手打造了著名的軟銀投資帝國。

20世紀90年代,隨着互聯網浪潮的到來,孫正義開始大顯身手,經常到世界各地表演。在接下來的十年里,軟銀投資了全球數百家公司,包括雅虎、盛大、阿里巴巴等。

孫正義投資生涯中最重大的投資無疑是對阿里巴巴的投資。據悉,孫正義首期投資阿里巴巴2000萬美元,為他帶來了2000多倍的市盈率,成為全球投資史上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

他的驕人業績不僅讓孫正義名利雙收,也讓他成為了全球投資界的神。也為今後的大規模投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投資圈裡的人都知道,孫正義的投資手段極其激進,出手可謂「快、准、狠」,從意圖上就決意拿下目標。持續的大規模投資也讓軟銀成為重塑全球投資行業的關鍵參與者。

近年來,秉着「寧可犯錯,也不要錯過」的心態,孫正義在全球市場瘋狂採購,收購了幾乎所有互聯網獨角獸。孫正義的目標是打造「下一個阿里巴巴」。

不幸的是,孫正義還等不及「下一個阿里巴巴」。然而,由於魯莽重注,軟銀為軟銀賺了大雷,他們也背負了巨額債務。

近年來,有關軟銀和孫正義的新聞要麼是虧損,要麼是虧損更大。在充滿激情的投資生涯中,孫正義屢屢碰壁,生活如履薄冰。

數據顯示,2019財年至2022財年,軟銀在2020財年僅實現利潤4.99萬億日元。2019財年、2021財年和2022財年,軟銀錄得凈虧損9615.17.6億日元。日元和9701.4億日元分別是投資行業的反面教材。

其中,WeWork辦公空間被外界認為是孫正義投資生涯最大的失敗。 WeWork一度估值470億美元,如今市值不足3億美元。

據報道,孫正義對 WeWork 寄予厚望。他曾數次向WeWork注資,總投資超過100億美元,但現在只是很小的數額。這種投入堪稱「失血」。

2022年11月,在軟銀季度財報會議上,65歲的孫正義宣布,由於覺得不好意思面對股東,今後不再參加軟銀財報會議,並將把日常事務交給軟銀集團。軟銀的管理層由首席財務官後藤義光等人負責。層。

孫正義坦言:「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幾乎所有的投資,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沒有做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都接近被消滅,願景基金也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

針對軟銀的巨額虧損,孫正義向投資者道歉,稱「我為過去貪圖暴利的行為感到羞愧。我們非常有信心,也非常雄心勃勃」。接下來,孫正義將告別軟銀,退出風險投資,從事芯片創業。

令人意外的是,一年半後的軟銀股東大會上,孫正義又回來了。他坦言,他對人工智能革命和未來對AI的投資感到非常興奮,還不想退休。同時,他宣布軟銀的投資策略將從防禦性轉變為進攻性。

孫正義回歸的直接原因是人工智能市場的火爆,典型代表就是GPU霸主英偉達。今年以來,乘着AI潮流,英偉達的營收、利潤、股價紛紛上漲,成為全球科技圈的「當紅雞」。



以股價為例,今年以來英偉達股價漲幅超過200%,市值增加了近8000億美元。最新市值達到1.14萬億美元,牢牢佔據全球最有價值半導體公司的寶座。

值得注意的是,軟銀於2017年5月向英偉達投資約40億美元,是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9%。當時,英偉達的股價徘徊在30美元以上。

但2019年1月,軟銀出售了英偉達的全部股份,股價下跌。看到AI熱潮席捲全球,孫正義對ARM充滿期待。

孫正義在多個公開場合積極支持ARM。對於在全球投資市場混了好幾輩子的孫正義來說,迫使ARM上市無異於他投資生涯的最終定位。孫正義會輸還是贏?答案即將揭曉。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絡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