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結束加息已成定局,中國的銀行股和保險股卻漲瘋了。
5月4日,節後首個交易日,中國金融板塊漲瘋了,保險板塊大漲5.56%,銀行板塊大漲2.88%,整個中字頭板塊也被帶飛。
為什麼?追本溯源,我們才能更好的展望未來。
1、保險板塊怎麼漲起來了?
我們看一下這次保險板塊啟動時間,4月27日。
4月27日當天,a+h股上市保險公司一季度「成績單」集中亮相,五大險企合計凈利潤865.01億元,同比增長52.31%,大超預期。
在業績的刺激下,保險板塊大幅飆漲。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保險行業的環境沒有什麼變化,保費收入、資產和理賠等等,基本上都沒啥變化。
唯一變化的是,會計準則。
2023年1月1日起,上市保險公司實施2017年3月《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和2020年12月《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兩個新準則。
在新會計準則下,更多的金融資產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投資收益增長導致凈利潤大幅增加。
所以,通過會計準則變化,導致行業的業績上漲,總感覺有點「虛」。
市場如果只是「炒業績」,那麼這個行情不大可能持續下去,除非炒「中特估」輪到它了。
2、銀行板塊怎麼漲起來了?
前幾個交易日,銀行板塊就開始啟動了,走勢顯著強於大盤。
在分化加劇的市場環境中,銀行股多次走出了逆勢上漲的獨立行情,多家國有大行、股份行的股價已經刷新了近年來新高。
第一個解釋:
4月27日,銀保監會辦公廳發佈《關於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量的通知》。
這份文件最大變化是,不再提「兩增兩控」,正式取消了「兩增」的量化指標限制。
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信貸政策不再沒有原則地照顧對小微企業了。
從願望上看,照顧中小企業是好事兒,很多時候都是「好心辦壞事」。
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大家都沒有貸款需求,大企業還都以貸轉存,獲得廉價貸款後,反手買了銀行理財產品,賺個價差。
小微企業也沒有貸款需求,但是政策就是要求對小微企業貸款保持「兩增」。
銀行能怎麼辦?只能降低對小微客戶的借款用途、還款能力、還款意願審核。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大量信貸資金投向了經營能力弱、盈利能力差、信用度低的人群,大規模信貸違約即將發生。
也就是說,銀行的資產質量會被嚴重削弱。
這個政策的意義是,不再讓銀行違背市場規律干業務,提振了市場對銀行板塊的信心。
(當然,現在銀行最大的壓力還是,把款貸出去,這份文件還沒有那麼快的被執行下去,但是可以炒預期)
第二個解釋:
一季度經濟增長數據非常強勢,中國未來經濟形勢不錯,導致銀行信貸質量好轉,並且銀行股估值偏低,pb僅為0.57倍,還不到1,太低了。
在「中特估」邏輯的驅動下,銀行板塊大幅上漲,也符合邏輯和事實。
第三個解釋:
至於今天,銀行股大漲,其實也沒有什麼催化劑。
其實,我們可以從美聯儲最後一次加息的角度,理一下銀行業的邏輯。
美聯儲隔夜加息25個基點後,市場預期這是美聯儲最後一次加息了。
接下來,美聯儲就會進入降息周期。
我們知道,中美經濟周期錯位,貨幣政策周期也一直相背離:美聯儲緊縮時候,我們貨幣寬鬆;美聯儲貨幣寬鬆的時候,我們貨幣緊縮。
現在美聯儲貨幣緊縮到頭了,該輪到我們貨幣緊縮了。
現實情況也是,我們極其寬鬆的貨幣政策,正在大撤退,開始「邊際」緊縮。
證據之一就是,央行在一季度報告中,刪除了「逆周期調節」這五個字。
貨幣政策變化,如何影響銀行業績呢?
貨幣政策極其寬鬆,利息很低的時候,銀行業壓力很大,因為給民眾支付利息是剛性,但是又無法把款貸出去,自己的收益沒法增加,所以銀行壓力很大。
貨幣政策極其緊縮,利息很高的時候,銀行業壓力也很大,因為銀行買的債券等其他資產,價格會大幅下跌,導致整個資產質量下降。這也是美國銀行業「爆雷」的原因。
只有在利息不低不高的時候,銀行的日子最舒服,既可以輕鬆地吃息差,又不用擔心資產爆雷。
最近一兩年,我國的貨幣政策就是,不斷降息,信貸政策極其寬鬆,結果就是,銀行的貸款利息不斷下降。
我國銀行就是賺息差,貸款利息下降,銀行的收入就亞歷山大。
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後,市場上的資金變貴,銀行收入會好轉。
根據政策趨勢,我們馬上就會進入對銀行極其有利的宏觀環境。
我們注意一下,資本市場炒的是預期,並不一定非得實際發生,只要邏輯沒毛病就行。
所以,從邏輯上看,支撐銀行板塊的邏輯,要比保險板塊強,行情持續時間也可能會久一點。
最後,回顧一下美聯儲本次美聯儲加息
1、加息:25個bp
5月3日,美聯儲決定加息25bp,上調聯邦基金利率區間至5.0%-5.25%,創2006年6月以來新高。
自去年3月以來,美聯儲在短短一年左右時間內累計加息500bp,加息速度遠超前數輪緊縮周期。
2、縮表:繼續
繼續縮表,美聯儲將繼續減持美國國債、機構債務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上限為950億美元(600億美元國債和350億美元mbs)。
3、經濟:偏樂觀
「一季度美國經濟仍然保持溫和增長」,這包括「就業數據在過去幾個月里保持強勁」,「失業率保持在低位」,「通脹仍在高位」。
4、美國銀行業危機:影響了美聯儲決策
鮑威爾明確銀行風險導致了家庭和企業信貸的收緊,進而可能會影響經濟、就業和通脹。
雖然鮑威爾表示,通脹仍然是美聯儲關注重點,但是美國銀行業危機,已經影響了美聯儲貨幣政策,因為當下美國通脹仍然很高,很頑固,並且沒有降溫的跡象。
5、最後一次加息?
一方面:鮑威爾講話表示,原則上不需要利率提高那麼高,正在評估是否達到限制性水平,認為或已經達到了限制性水平(或已經接近達到),也就意味着也許可以暫停加息了。
並且,美聯儲在聲明之中刪去了將繼續加息的表述,已經對6月停止加息作出最明確的指引。
另一方面:表示此次會議尚未最終決定6月停止加息「a decision on a pause was not made today」,如果有必要將繼續加息「prepared to do more」。
我們的觀點是:
1、隨着時間的推移,美國經濟會趨向於衰退,這會極大的緩解美國通脹壓力。
2、只要美國通脹不繼續上行,美聯儲加息基本上結束了。
3、美聯儲加息結束了,不意味着降息會很快到來,除非美國金融危機迅速惡化,逼美聯儲出手救市。
比如,美國銀行業危機繼續發酵,比如美國「債務懸崖」,導致金融市場動蕩等等。
美聯儲主導的邏輯即將退居二線,未來市場走勢可能會相當平淡,全球市場需要尋找新的邏輯支撐,比如中美關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