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母公司2023財年Q3銷售額下跌6% 公司CEO:價格上漲可能抑制了市場需求

每經記者:杜蔚    每經編輯:張海妮

奢侈品每年調價,似乎已成了行業慣例。近日,lv一則漲價消息傳出後,多個城市的專賣店門口排起長隊,甚至不少款式都被搶斷貨。其實不只頭部奢侈品,這些年,不少輕奢品牌也紛紛參與到了漲價中,但事實上,並非所有時奢品牌都能從漲價中受益。

當地時間2月8日晚,michael kors(以下簡稱mk)母公司capri集團(cpri,49.44美元,62.2億美元)公布了2023財年第三季度財務數據,收入同比下降6%至15.1億美元,凈利潤大跌逾30%至2.25億美元。

圖片來源:capri集團

與lv、gucci、愛馬仕等昂貴的傳統奢侈品相比,價格更為親民的mk等輕奢品牌的崛起,快速填補了傳統奢侈品與快時尚之間的空白市場,深受年輕消費者追捧。曾有觀點認為,輕奢品牌的市場空間巨大,將會成為主流消費。但為何現在,capri集團卻沒能在「輕奢時代」中持續盈利? 

凈利潤大跌30% 主力貢獻大戶mk「乏力」

據capri集團2023財年q3報告,在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三個月內,集團銷售額同比下跌6%至15.1億美元,毛利率為66.5%;凈利潤下跌超30%至2.25億美元,而在上個財年同期,凈利潤為3.22億美元。

圖片來源:財報截圖

自2018年宣布要成為「全球奢侈時尚集團」的capri,去年7月才完成了這一轉型,從一家外界認為只有mk單品牌的公司轉變成一家多品牌集團,並定下了年銷售額80億美元的目標。

capri集團營收主要來自mk、versace(范思哲)和jimmy choo三個品牌。capri集團2023財年q3報告顯示,范思哲收入為2.49億美元,同比下降0.8%,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11.2%;mk收入為10.95億美元,同比下降7.2%,按固定匯率計算下降3.6%;jimmy choo收入為1.68億美元,同比下降5.6%,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3.4%。

圖片來源:財報截圖

「總體而言,我們第三季度的業績結果比預期更加嚴峻。」capri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john d. idol表示,對本季度全球批發業務的表現感到失望,導致了營銷費用增加以及營業利潤率較低。

對於上述問題,john d. idol稱已經開始採取相應措施,「與此同時,我們將繼續進行戰略投資以推動長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capri集團2023財年q3報告顯示,相比上個財年同期,mk、范思哲和jimmy choo在北美、歐洲和亞太地區的收入均在下滑。

為何市場對於capri集團的品牌熱情會逐漸下降?john idol在財報後的會議中表示,價格上漲可能抑制了市場需求。據其透露,自2019年以來mk品牌定價漲幅達25%。

對於2023財年全年,capri集團預計收入約為55.6億美元,營業利潤率將為16%。其中,范思哲收入達到11億美元,營業利潤率約15%;mk收入達到38.3億美元,營業利潤率約22%;jimmy choo收入達到6.1億美元,營業利潤率約4%。

輕奢「凡勃倫效應」失靈

奢侈品未受疫情和經濟環境的影響,這幾年頻頻漲價,「凡勃倫效應」持續高漲。

北京市價格認證中心專家江博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2020年全球暴發新冠疫情以來,奢侈品每年的調價次數變得更多。

僅以去年來看,普拉達、香奈兒、lv、迪奧、卡地亞、蒂芙尼等奢侈品均在漲價,被視為mk直接競爭對手的coach也加入漲價大軍,平均漲幅7%~8%。由此看來,誕生於1981年的mk,2003年開始由john d. idol執掌,通過一系列運營,被成功打造為全球知名的輕奢品牌,在整體「漲漲漲」的奢侈品圈子裡,它的漲價似乎並不讓人意外。

填補了傳統奢侈品與快時尚之間空白地帶的輕奢品牌,發展迅猛。麥肯錫諮詢研究發現,在美國和法國市場,輕奢表現強勁,遠超其他分類,在中國市場也有着廣闊空間。

圖片來源:麥肯錫諮詢報告截圖

麥肯錫諮詢曾預測,至2025年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方面的支出將達到1.4萬億元,占奢侈品全球消費的44%,其中輕奢消費佔中國整體奢侈品的36%,歷史增速超過重奢消費。長遠來看,中國輕奢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預計到2025年增長至6200億元。

儘管輕奢品牌擁有較大市場空間,奢侈品也在頻繁調價,但事實上,從lv漲價傳聞一出,消費者就排隊搶斷貨,與此番capri集團業績、凈利潤雙降形成的鮮明對比來看,提價幅度變高後的輕奢品牌,正在接受更多挑戰。

面對頻繁漲價的奢侈品,消費者愈發理性,隨着mk等輕奢品牌的連年漲價,年輕人未必會繼續買賬,他們也許更願意掏三四千元買一隻二手奢侈品大牌。

倘若在消費者心目中,mk們無法支撐得起新一輪提價幅度,那麼他們將加速「逃離」。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