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會客廳丨翼虎投資董事長余定恆:2022活下來最重要,2023看好保險、醫美、創新葯和新基建

點藍字關注,不迷路~

作者:周媛 見習記者 吳瞬

在諸多「黑天鵝」事件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下,2022年全球市場震蕩不斷,投資者更是難見笑顏。但隨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斷優化,以及多地推出的一攬子穩經濟、促增長政策不斷落地,我國經濟社會開始逐步回歸「煙火氣」,也提振了各行各業發展的信心。

2022年,投資上有哪些感想和反思?2023年,該如何修復投資者的信心?A股市場存在哪些機會?投資者又該如何選股,關注哪些指標?

日前,翼虎投資董事長余定恆走進證券時報·時報會客廳,暢談了他對2023年市場的洞見,分享了他的投資經驗和心得。余定恆表示,信心正在慢慢恢復,對未來世界發展的脈絡、趨勢也開始清晰,市場漸漸會回到熟悉的節奏;同時2023年,他最看好保險、醫美、創新葯和新基建等領域。

多重不確定性下,控制倉位、活下來最重要

證券時報:2022年發生了很多不確定性事件,整個資本市場經歷多輪震蕩,私募基金投資人更是冷暖自知。您會怎麼來回顧2022年?

余定恆:2022年確實讓我們所有投資人都印象深刻。最大感受是影響投資的宏觀變量太多,並且都是過去20多年做投資從來沒有碰到的。比如一個貨幣政策周期,這是容易理解的,但是戰爭、貨幣政策周期、疫情、重大人事變化等所有東西疊加在一起,這是我們過往在單一年份從來沒有碰到過的,這是印象最深刻的點。

由於這種宏觀變量的變化,讓整個市場的運行特徵發生了突變。2022年不僅是指數波動太大,波動本身的結構也變得更加極致,我用一個詞形容就叫「極致波動」,基金經理的投資難度變大,在各種想不到之下,2022年出現凈值回撤甚至導致理念受到衝擊。

從回撤幅度而言,2008年回撤幅度可能會更高一點,但2022年它對你理念的衝擊,甚至對你信仰的衝擊,對你本身交易能力的衝擊都是空前的。

證券時報:2022年,固有思維以及以往對事物的很多判斷都失靈失效了。市場的波動又在放大,回顧這一年,對您投資上影響最大、改變最大的是什麼?

余定恆:當碰到問題的時候,你首先要活下來,你不能去較勁。如果是戰場上打仗,流彈亂飛,你首先要趴下來,甚至要躲進彈坑。匍匐前進、猥瑣發育,不要管姿勢好不好看,先要活下來。2022年首先是要靜下心來看看發生了什麼,還會發生什麼,不要再出現凈值回撤,甚至清盤的情況,這對私募來講是很嚴重的事情。

再等待時機的轉變。事實上,近期疫情管控政策出現了一個180度的變化,我們的信心慢慢在恢復,對未來世界發展的脈絡趨勢開始清晰,有了正確和可預期的目標,漸漸就會回到熟悉的節奏。

2022年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倉位,控制回撤,當出現回撤的時候,還要告訴我們的渠道,告訴我們的客戶,未來會有希望。在痛苦中成長,在絕望中前進,這不是壞事。

2023年看好保險、醫美、創新葯和新基建

證券時報:如果以2023年這一年的維度來看,您最看好的是哪些方向?

余定恆:社會融資總額見頂、增速見頂回落,和全社會資金價格見底回升的背景下,利好低估值的價值股,這個方向上我看好保險行業;在消費升級以及長期的產業趨勢上,我看好醫美和創新葯,這主要跟人口老齡化有長期關係。

在產業趨勢和延續的維度上,比如新能源汽車領域,我還會布局一些今年有大量新品推出、未來有可能勝出的龍頭公司。新能源汽車看上去行業增速很快,但是反映在股價上哪家公司漲哪家公司不漲,主要還是看能不能推出爆款,能不能大量的推出爆款。

無論是基於博弈還是預期,新班子上來肯定會做一些事情,因此2023年上半年,我還會布局一些新基建有關的公司。權威報告中提出,要打造製造強國、質量強國、交通強國、數字強國和網絡強國,這些概念都指向一個東西——智能網聯,或者也叫車聯網、車路協同。

這一領域可以拉動計算機,拉動通信,拉動雲計算,拉動汽車,還可以拉動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且從各省市上報的智能網聯方案來看,整體投資規模達十幾萬億元。

證券時報:信心永遠比黃金更重要,您覺得有什麼好的方法能夠更好地提振投資者的信心?

余定恆:我認為本質上第一個是消費者信心起不來,預期收入太差;第二,大家確確實實對未來有擔憂。

如何提振消費?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遠期的預期確定下來,不能折騰。你要告訴我未來工作崗位在哪裡,收入在哪裡,然後我才會規劃我的一些消費行為。因此,在提振企業家信心,提振投資者信心,提振消費者信心上,最重要的是把長期預期穩定下來。

極限思維:敢於在最壞的時候出手

證券時報:翼虎投資的投資理念叫尋找皇冠上的明珠,能否具體闡釋一下這一理念,它到底蘊含著什麼?

余定恆:我們的投資理念有個形象的比喻叫「尋找皇冠上明珠」,具體闡述就是「產業趨勢、長期價值和極限思維」的十二字方針。每個階段我們都圍繞這十二字方針在做投資,但是不同的市場風格之下,權重有所差異。比如極致波動的2022年,對於極限思維的要求就更高一些,我們要把極限思維在真正意義上落到實處。要敢於在最壞的時候出手,要敢於在預期很高的時候控制風險。

作為私募,我們要給客戶掙更多的錢,我們必須要適度的集中投資。我們聚焦在消費、醫藥保健、先進制造和TMT這4個大的賽道。這四大賽道是我們所謂的「皇冠池」,不能說每個大的賽道都是我們要找的皇冠,所以我們在4個賽道當中找有產業趨勢的細分行業,作為我們的一個重要行業選擇,這是第一個關鍵詞「皇冠」。

皇冠找到了,第二步就是找到皇冠上的明珠產業。細分賽道中找龍頭,龍頭本身大家都知道,但是核心在哪?你要研究它商業模式,是不是真正的擁有長期價值,是不是真正的創造股東價值。如果按經典的股東價值去定義公司,你要創造自由現金流,這樣的好公司是極少的,所以你很容易甄別出好與壞公司。很多中國的上市公司看上去盈利很高,看上去成長很快,但它本質上都是靠要素的投入,靠不停的融資圈錢,去做大規模做大體量,但仔細分析它的盈利能力,會發現毛利率、ROE並沒有提高,它自由現金流根本不足以支撐它在這個規模上再成長,必須還要圈錢,所以這種公司都不是我們心目中的好公司和明珠。這種公司少,但我們按照這個要求去選,心裏就有底了,能夠真正把錢從市場賺回來,實現自我造血。

最後一步,就是摘取皇冠上的明珠,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極限思維」,極限思維更多的落在交易層面,在安全邊際更高的時點布局,所以我們敢於在去年年底時,通過極限思維抄底騰訊、抄底港交所。

關注三大指標:滲透率、景氣度和集中度

證券時報:您覺得在挑選標的的時候哪些指標是您最為看重的?然後平時在跟蹤這些公司的時候,哪些變化是您最關注的?

余定恆:對產業的滲透率、景氣度和集中度的評估能力要強。

第一是在滲透率。比如之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滲透率在在5%到30%的過程中,它肯定是牛股輩出,基本上不用去看業績,只要找到龍頭它就一定是5倍10倍以上,包括電池也是一樣。

第二是景氣度。2019年之前,中國很多晶硅企業是要靠補貼才能生存,它的驅動力來自於政府的補貼,是一個非市場化的力量。但2019年以後,特別是2020年,整個光伏發電效率提升到可以平價上網,這個時候它的景氣度就可以拔高。雖然它並不是一個0~1的過程,只是在這個過程中靠降本增效、靠技術迭代不停的去淘汰落後的企業,但它降本增效過了一個基點,即平價上網的拐點後,它就打開了增長空間。

第三是集中度。一些很成熟的行業,它也有出牛股的,格力、美的、海爾、茅台這些公司它們增長最快的時候,其實不是在它早期滲透率最快的時候,而是在他成為寡頭的時候,出現了更加極致的份額集中。2016、2017年以後,格力、美的、茅台都在走強,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小企業被淘汰出局了。

總之,任何階段的股票它都有機會,但是要尋找到它三個度——滲透率、景氣度、集中度的變化拐點,那就是一個牛股啟動的開始。

責編:朱雨蒙

校對:陶謙

直播預告

版權聲明

王錦程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點擊關鍵字可查看

潛望系列深度報道丨股事會專欄丨投資小紅書丨e公司調查丨時報會客廳丨十大明星私募訪談丨漲停潮!「牛市旗手」集體暴漲!滬指站上年線,券商股大爆發, A50、人民幣強勢上攻丨今日復牌!「家居零售第一股」大股東或將易主,建發股份不超63億拿下!阿里巴巴也將換股入局?丨大消息!滴滴出行即日起恢復!A股嗨了!券商扛起領漲大旗,白酒、醫藥聯袂拉升,北向資金狂買800億,什麼信號?丨深圳國資公布2022年「成績單」!總資產首破5萬億,營收破1萬億,上市公司達3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