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平台背後的資本可以豪橫到什麼程度?

「平台是我開,市場是我栽,若要過平台,留下買路財!」有沒有綠林好漢的熟悉味道?各種網絡平台,不就是一夥伙新的綠林好漢嗎?如果路只有唯此一條,那就是任其宰割了。是的,網絡時代的平台之於經濟社會的作用,已經和公路的作用一樣,屬於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

一,令人瞪眼一一豪擲100億美元,只為奪取壟斷地位某團連續多年賠本賺吆喝的錢從哪裡來?據網上資料估算,其上市之前融資累計達100億美元。這些錢怎麼投的呢?

1,通過補貼培養消費習慣。100億美元是一個什麼概念,如果去掉4億老幼人群沒有吃外賣的習慣的話,相當於每人70元人民幣的力度了。所以,當2015年外賣行業起步時,大家都能吃到很便宜的外賣,商家不單沒被抽平台傭金,甚至還有補貼,外賣小哥也賺得歡快。天下掉陷餅,不吃白不吃,慢慢地,吃着吃着就賴上了,點外賣的行為習慣很快普及。

2,通過低價傾銷達至壟斷市場地位。網絡外賣行業的鼻祖2009年幾個大學生合作推出的,根本和高新技術沾不上邊,但卻被嗅覺靈敏的資本看上了,紛紛推出各品牌外賣平台,燒錢打市場是主要競爭手段。在2014年,餓了么市場佔比第一,為30.58%,後依次為某團外賣(27.61%)、淘點點(11.20%)、百度外賣(8.55%);到2022年,陸玖商業評論通過實地走訪之後發現,真實的份額差距,可能已經達到72:28。某團,早已經跨過市場佔有率50%這個壟斷標準線老遠了。也正是為了壟斷避嫌,某團已經好多年不公布市場佔有率了。

外賣是網絡時代背景下的新業態。我們鼓勵、支持、寬容創新,但並不容忍壟斷,特別是人為壟斷。一句話,並不是所有的「新」都是香的。

二,令人咋舌,「某團稅」居然數倍於國家稅收了。資料顯示,疫情之前的2018年,中國餐飲行業的『總稅收僅是325億元(2021年的數據因疫情影響肯定更低,估計只有原來的一半)。而2021年美團外賣實現營收963億元,估算下來,「某團稅」約為全國餐飲業稅收的6倍。

三,令人作嘔一一妄顧輿情,跋扈囂張又再提高傭金比例。面對監管部門和社對降低傭金的期盼,某團口順而內心藐視一切,行為乖張,它明面上似乎作了傭金規則的調整,可是並非直接降傭金比例,而是做出諸如"移動套餐"般令人眼花繚亂的一套規則, 新費率規則把「平台服務費」拆分為「技術服務費+履約服務費」兩個名目。技術服務費按固定比例收取,履約服務費則根據距離、價格、時段進行相應階梯加價。業內人士評價,某團將傭金做「打表式階梯式收費」,「兩頭吃,對小商戶、低客單價的,這是變相漲價。對大商戶、高客單價的,坐收更高的凈利潤。」所以這和降佣沒有實質關係,反而是提昇平台收入、提升面向商家收費的一種隱蔽手段。有人專門作了實測,總體上傭金仍在20%以上,但是對低價單可是傭金負擔更重了,即對小店和窮人更不利。實行新規後此外賣平台業績更加高速增長,就說明了問題。

想必大家都懂一個事情,就是全世界的壟斷企業都有一個通病,就是把價格體系搞得很複雜,借之掩蓋壟斷高收費的本質。

四,令人不齒一一對騎手的壓榨超過了社會認知。

1,極力撇開與騎手的僱傭關係,不願承擔任何風險和責任。騎手裡雨里去,騎手爭分奪秒川流在馬路上,用汗水甚至是生命安全去賺那每月幾千辛苦錢。但是,一個差評,平台就要扣掉騎手一天的辛苦付出。請問,既然平台和騎手沒有僱傭關係,你憑什麼對騎手下如此嚴苛的勞動罰則?如果沒有僱傭關係,你憑什麼要騎手穿上黃色馬袿?你想要讓社會大眾通過滿大街的黃馬袿傳遞貴平台人多勢眾,實力非凡,無非就是告訴人們,這些黃馬袿就是你的人。可是,當意外可能來臨,你怎麼可以說不是你的人?

2,讓騎手每天自掏腰包3塊錢為自己買意外保險是個什麼梗?既然你都說不是僱傭關係,那你緊張什麼?心虛什麼?這是什麼邏輯思維嘛!可能出意外了就撇不清吧!但是,為什麼不能是平台出呢?周扒皮也莫敢如此吧!

3,2016年春節前後,當時還在江湖的百度外賣選擇花錢送騎手回家過年。而某團外賣則直接奇襲百度,加大補貼在春節留住騎手繼續配送,並在春節後大肆招聘騎手。 這是什麼道理?講人情講人性的良心平台灰飛煙滅,赤裸裸的豪橫平台現在君臨天下。難道,在資本的眼裡,騎手們就沒有一個需要在春節回去的家?

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性格、什麼道德、什麼作派的平台?

不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