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有話講之股市篇2

圖不重要,看文章。

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10月13日表示,該機構已將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6月預測的約3%

下調至1.9%,全球經濟正危險地逼近衰退。

但,今天我要說的是:不要害怕衰退,因為歷史中衰退通常伴隨着股市上漲。49年以來:9次衰退8次漲我們以美股和美國的經濟走勢為研究對象,分別取美國1949年以來的GDP數據和道瓊斯工業指數的數據,並把至少連續兩個季度GDP增速<0視為一次衰退。

從歷史上來看,美國1949年以來,一共經歷了9次連續2個季度以上負增長的情況。其中,連續3個季度負增長6次,連續4個季度負增長2次,連續5個季度負增長1次。而在這9次衰退中,8次都出現了上漲,只有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負增長階段出現了-10.49%的下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因為股票市場講究預期,通常當衰退真正來臨的時候,這種衰退大部分已經被市場所定價,而在衰退中政府不斷出台的政策又成為市場上漲的動力。

另外,當衰退真正形成後,市場通常會走向寬鬆,有利干市場估值的上漲。衰退上漲非定律:

四種衰退走勢各不同雖然過去幾十年的歷史告訴我們投資衰退才是正確的事,但理智告訴我們衰退中上漲並不是定律,歷史會重演,卻每一次都有不同。我們可以發現,在這9次衰退中,最為典型的型上漲來自於1949年4-12月。這次經濟危機起源於1948年8月,終止於1949年10月。

1946年以後,戰後需求大爆發,歐洲重建需求也呈現大爆發,美國供給不足,帶來的通脹問題導致美國持續提高利率。數據顯示,自1946年7月到1948年8月美國CPI指數上升了31%,CPI月同比維持在8%以上,峰值約20%。因此,1946-1948年間,在高通脹背景下,利率上行,美股「殺估值」式大跌。1947年至1948年,P/E下降了53.5%。

1949年中期,隨着通脹的回落,從1948年7月份的9.9%快速下降至1949年7月的-2.9%),美國以應對經濟衰退。隨着美聯儲下調利率,1949年下半年工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速不斷改善,經濟逐步走出衰退。1949年下半年美聯儲下調利率後,疊加減稅預期,自1949年7月至1950年5月,標普500上漲了32.6%,估值回升是這段時間美股上漲的主要動力。標普指數PE估值由1949年6月底的5.82倍提升27.6%至1950年5月底的7.4倍。

因此,這一次之所以走出型趨勢,主要是因為美聯儲在1949年中走向寬鬆,經濟活力被激活,同時帶動股指上行,但前提是此次危機是二戰後的結構性經濟矛盾所引發,可以說是幸福的煩惱,二戰後全球經濟上行動力充足。

2)V型上漲

在9次衰退中,有兩次走出了V型走勢,分別是1974年和2009年。

1974年的這一次衰退與石油危機關聯較大。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當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標價權,並將其積沉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

與此同時,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懷着半沮喪半激動的心情,宣布了世界金融史上,的一個重磅消息:美元放棄金本位,停止美元兌換黃金。釋放了緊箍咒美聯儲迅速寬鬆以推動經濟,美元逐步貶值。聯邦基金利率從1971年8月的5.8%下降至12月的3%,M2快速增加。雖然1971年尼克松實施價格管制,限制了通脹,但這只是表面現狀,1973年二季度CPI從1972年底。

所以,石油危機疊加美元過度寬鬆導致美國陷入滯漲,為遏制通脹,美聯儲接過大棒。聯邦基金

利率從1973年初的5%左右,上升至二季度的8%以上,並於三季度繼續攀升至11%。1974年4月,CPI通脹已經超過10%,1974年6月,聯邦基金利率達到13.3%的高點。通脹衝擊疊加貨幣緊縮,美國經濟嚴重萎縮,美國正式進入衰退。1974年10月後通脹逐漸接近頂部,短端利率開始大幅下降,美股自此迎來了底部。

所以,石油危機疊加美元過度寬鬆導致美國陷入滯漲,為遏制通脹,美聯儲接過大棒。聯邦基金利率從1973年初的5%左右,上升至二季度的8%以上,並於三季度繼續攀升至11%。1974年4月,CPI通脹已經超過10%,1974年6月,聯邦基金利率達到13.3%的高點。通脹衝擊疊加貨幣緊縮,美國經濟嚴重萎縮,美國正式進入衰退。1974年10月後通脹逐漸接近頂部,短端利率開始大幅下降,美股自此迎來了底部。

2008降息之所以無法起到作用,一方面是因為起點太高,另一方面是因為需求下滑需要需求來解決。所以中國拋出一個4萬億計劃,隨後不久美股就見底了。

所以,需求的問題還是要需求來解決。

3)震蕩上行

9次衰退中,大多數都屬於震蕩上行的。先來說說2020年,2020年的下行主要是因為需求突然被不可控因素壓制,一旦這種因素撤銷,再加上巨量的寬鬆,需求快速上揚,自然估值和盈利都帶動股票上行。1980年的情況也比較容易理解,因為1980年是美國量化寬鬆的開端。1979年下半年起,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石油價格猛漲,嚴重打擊美國經濟,加劇美國外貿逆差,加深滯脹趨勢。1980年美國通貨膨脹率高達13.4%,利率也已經達到歷史最高。

估值已經被壓製得不成樣子,下行的風險非常有限,這時候利率的快速降低就已經足以推動美股

的大漲,但是這種上漲沒有持續太久。

1954年這一輪也比較簡單,朝鮮戰爭帶來的經濟問題,再1953年達到了一種平衡,並逐步撤軍,

陰礙美國經濟的不利因素去除,戰後復蘇的動力仍然很強,美股自然就回來了。

所以,這種震蕩上行的走勢,多出現在巨量量化寬鬆的刺激之下,但這種刺激通常不能持續太久,或者是在戰爭結束之後,這種阻礙經濟發展的因素去除後,恢復經濟原有秩序。而且,通常出現在較長時間的估值壓制之後。

4)震蕩下行

100多年裏面,只有1929年大危機之後出現了衰退後持續震蕩下行。1929年大危機有一點特別,它並不屬於普通的經濟周期,而是一次大周期的經濟波動,很難出現。

1929年爆發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科技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生產力的提升,但生產力又受到原材料和市場的限制。正應了《財富論》中所說的,分工增加效率,但分工受到市場規模的限制,因為分工的前提是交易。生產的本地化與原材料的全球化之間的矛盾無法得到解決,因為舊有的殖民地國家掌握着最多的資源,而生產力最強的新興國家如美國,卻無法掌控全球原材料供給。

生產力已經超出了當時的國際經濟秩序(上層建築),先進的生產力急切的要求破除落後的生產關係,形成全球化的資源配置,所以戰爭爆發了。在落後的生產關係下,美國空有生產力,卻外需不足,無法實現資源的自由交換。

這種革命性的變化通常會帶來一些巨大的影響,並不是簡單的降息就能夠解決的,非戰爭不可。畢竟老大是不會主動讓位的。

這次的衰退是否可以投資?

本次衰退有點類似於1974年的衰退,至少有4點是相似的。

第一,衰退前的過度寬鬆。1971年後美國布林頓森林體系瓦解,為了刺激經濟,尼克松政府使用了過度寬鬆來刺激經濟,而2020年美國同樣是進行了過度寬鬆,一年多時間,美國M2上漲

35%左右。過度的寬鬆帶來需求的快速上漲,2020-2021年需求也快速上漲,帶動通脹上行。

第二,結構性通脹。1974年有石油危機打破了全球能源供給秩序,帶動全球能源價格大漲,進而加速了美國的通脹,而這一次是俄烏衝突引發的全球能源結構性短缺。

第三,對抗的國際環境。1974年正處在蘇聯與美國兩大陣營激烈交鋒的時期,而此次是中美科技

競爭比較激烈的時刻,雙方的摩擦比較多。

第四,震蕩的股市。1974年之前,美股自1962年以來一直在震蕩,而2018年以來,股市也在震

盪,A股更是在震蕩不已。而美股的震蕩起源乾冷戰的激烈交鋒,而此次震蕩開始於2018年美國

開始把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

當前,美國會不會像1980、2020年一樣實施強力的量化寬鬆來解決問題呢?應該是不會的,一是因通脹高位,二是2020年剛試過,三是有1980年反覆的例子。美聯儲也多次表示,歷史證明過早放鬆不是好事。

當然,當前的國際格局也並不存在1929年那種深度的大衰退。

綜合來看,此次衰退可能更會像1974年的衰退。

投資這種衰退,需要尤其注意利率、通脹和失業率的數據,至少得等其中一個見頂了以後,才能說開始投資衰退了。

而目前,美國雖然有衰退預期,但還尚未出現負增長,美國的通脹雖然有所下降,但真正的考驗可能是在這個冬天。在拉尼娜現象的作用下,今年的冬天可能會比較寒冷,對能源的需求可能會上升,會進一步放大能源缺口,同時OPEC+又選擇了減產,今年冬天的通脹可能是這一輪通脹的最高點所在。

當前,歐美和美國的失業率還處在歷史的低位,而且相當低,衰退還沒有出現,這時候美聯儲沒有經濟方面的壓力,不太可能會降低利率,而目前基準利率也才3.25%,距離目標至少還有1個百分點。

所以,明年上半年可能是利率見頂的時期。

結合我此前在《全球經濟進入「滯漲式衰退」新常態,10月或是今年最後的投資窗口期》的觀點,我依然維持自己的觀點,當前市場可能還未見底,但10月份會有一波反彈,下一輪下跌可能就是底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