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機會,我們就必須義無反顧地走出去。」趙營是近兩年來第一個踏出國門的格蘭仕外貿業務骨幹。今年7月末,趙營被派往英國,40多天自駕里程6176公里,從南安普敦到利茲逐一拜訪客戶,達成一系列訂單。
西江航道上,滿載着「順德製造」的一船船貨櫃離開碼頭,運往世界各地。在世界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佛山順德的製造業依然保持韌性,在國內外多個市場上出擊,今年以來出口增速達到10.9%,高於全省6個百分點。
韌性是由實力做支撐。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順德製造早有「中國驕傲」之美譽。尤其是2012年以來,順德在高位持續加快發展,八大傳統產業的體系升級為「4+5」戰略性產業集群,推進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
十年間,順德連續蟬聯全國百強區榜首,工業產值、上市企業總市值突破「雙萬億」,GDP、外貿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項關鍵指標實現或接近「翻番」,政企同心大手筆開展數字化智能化等變革,幾乎「再造」一個產業順德。即使是疫情以來,各項指標也持續走在前列。
穿越過去的榮光,迎向未來的輝煌。在邁向高質量發展先行示範區的征程上,順德製造打開了新局。
高位上的進擊:
多項經濟指標十年「翻番」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公示2022年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複評產品(作品)名單,來自3家順德企業的3款產品入圍。
作為我國工業設計領域唯一的國家級獎項,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代表着業內頂尖水平。順德能夠有三件產品入選,不僅意味着在這一細分行業內的地位在提升,更意味着順德製造業的規模擴張、轉型升級取得重要進步,為整個產業鏈條的發展提供了優質土壤。
十年前,順德經濟已經具有相當大的體量,特別是製造業領域,八大支柱產業各自閃耀。2012年,順德GDP為2243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4914.61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1027.9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49.88億元,49個項目入選省現代產業500強。
新的變革也在從2012年開始孕育。這一年,順德全面啟動「星光工程」,實現產業政策對大中小微企業的全覆蓋。全區工業技術改造投資66.1億元、增長36.4%。順德還成為全國唯一的裝備工業深度「兩化」融合暨智能製造試點。當時,廣東工業設計城有800名設計師,要向8000名設計師進軍。
廣東工業設計城。戴嘉信攝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產業的變革首先從企業的內部展開。從率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順德企業在龍頭引領下總是走在行業前列。以美的集團為例,十年來數字化投入已超過120億元,與2011年數字化轉型前對比,企業營收提升156%、凈利潤提升333%,此外還為超過40個細分行業的300家客戶、6萬多家中小企業提供產品與服務。
2021年,順德區共有超500家(次)企業(項目)獲得省、市、區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扶持政策獎勵,扶持資金合計近5億元。截至去年底,順德已有13家企業入選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12家企業入選佛山市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如今,順德已經擁有兩家世界「燈塔工廠」,正在「全產業鏈數字化+數字化全產業鏈」齊頭並進。
在市場經濟下,每一家優秀企業都面對着兩個市場,一個是產品市場,一個是資本市場。2012年以來,順德企業在資本市場上進一步發力。已經先行上市的企業,多方利用資本市場開展融資和資本運作,新的企業加快上市。2020年7月,順德境內外上市企業市值總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截至2022年9月,順德上市(含過會)企業39家,達到2012年的三倍,數量和市值總額位居佛山第一、全省前列。
企業在跨越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也自然出現。世紀初的八大支柱產業格局中,儘管家電、機械裝備兩大產業已經躍居千億級,但是總體上與新的發展趨勢並不完全適應。十年間,順德進行了多番探索。
去年以來,順德推進「4+5」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即智能家電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先進材料產業、現代輕工家居產業四大戰略性支柱產業,以及智能機械人產業、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現代農業與美食文旅產業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尤以機械人產業最為出眾,2021年全國每生產20台工業機械人,就有一台來自美的庫卡順德基地。
十年前,順德經濟發展已經處於高位,如果說要「再造」一個產業順德,或許有人認為是天方夜譚。2021年,順德GDP為4064.38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2017.88億元,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8.2%提升到68.9%,固定資產投資1358.37億元,多項指標順利實現或幾乎「翻番」。
博智林機械人總部。北滘鎮供圖
營商環境再造:
不確定性中的確定動能
「順德是一片非常好的發展熱土,很多企業都在積極增資擴產、開闢新領域。」在今年9月舉行的順德製造業百強榜發佈儀式上,順德區工商聯主席、萬和集團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葉遠璋說。
今年,順德首次發佈製造業百強榜,這份總「價值」超7000億元、最低「門檻」達6.26億元的榜單,集結了順德製造業最強大的家底。「希望順德百強中誕生更多的中國製造業百強、世界製造業百強!」佛山市委常委、順德區委書記劉智勇說,要為製造業發展提供一流的環境。
順德製造業100強榜單首次發佈。戴嘉信攝
製造業無論如何變化,始終要與土地打交道。充足的工業用地,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而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的努力。2012年以來,順德先後在「三舊」改造、村級工業園改造上發力,重塑了產業空間。特別是在村級工業園改造中,順德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淘汰落後產能,用三年時間騰挪出了數萬畝全新的產業用地,成為全省的樣本,經驗得到複製推廣。
今年初,順德推進「產業空間倍增計劃」,正式展開工業用地提質增效工作。針對工業用地現狀低效利用的局面,順德提出八大優惠,包括「容積率上限不低於3.0且不高於5.0」等實在舉措,激活企業發展動力,用好用活工業土地資源。據測算,通過推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工作,順德全區預計可釋放約250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
在順德製造業百強榜發佈的前一天,由廣東萬和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萬和創研產業基地在原萬和紅旗工廠舊址正式奠基。該項目作為順德區工業用地提質增效的代表性項目之一,擬投資約5.5億元,規劃總建築面積約21萬平方米,將引入智能家電、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材料、電子商務、工業設計等產業,建成達產後年產值約8.5億元。
土地的變革背後,是順德更廣泛的營商環境再造。早在2012年前後,順德轟轟烈烈開展「三大改革」,其中之一就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後來,順德又率先開展「1121」改革、以及「門口辦」「指尖辦」等創新,形成政府對企業服務的「線上+線下」閉環,為企業發展帶來極大便利。
今年8月9日,廣東省政數局在順德發出全省首批《公共數據資產登記證書》,公共數據產品首次在廣東「入市」。「順德的探索,對於破除阻礙數據要素自由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培育區域數據要素市場,加速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蔣昌俊說。
全省首批公共數據資產在順德入市。姚佳爍攝
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疫情、區域衝突等多重因素衝擊,深度嵌入全球化體系的順德製造業受到一定影響。在一流營商環境的後盾支撐下,順德企業家堅定面對挑戰。其中一項重磅舉措就是,順德宣布將連續三年,每年出讓7000畝工業用地,為企業提供充足的空間。
正如劉智勇說,「在不確定性的時代,機遇和挑戰總是並存,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我們應對的邏輯就是提升自我。」
過去十年,順德「再造」了自己。下一個十年,順德面臨著更強的挑戰,也承載着更大的期許。
【南方日報記者】熊程
【作者】 熊程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