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指數小幅調整,成長股的回落比較大,市場賺錢效應不好。
目前市場存在的問題是,基本面比較強勢的方向基本都漲了,處於底部的方向基本面又都比較弱,景氣度不太好,市場整體機會比較不多。
我感覺將接下去,市場節奏還是會偏主題投資為主。
……
周末討論比較多的有兩個事,一個是7月份的社會融資數據,另一個是五家央企選擇從美股主動退市。
先說7月份的社會融資數據,單從數據上,確實比較不及預期。
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790億元,市場預期11500億元。社融規模7561億元,市場預期13880億元。
下面兩張圖表,比較直觀。
圖上的4種線,分別是2019、2020、2021、2022年的走勢,帶紅點的是2022年,7月份是今年最低值,也是過去4年最低值。
再看看具體的社融成分分佈:
通過這張圖表,我們能看出,社融構成三部分當中,今年以來只有政府的融資增速在上升,企業幾乎沒什麼變化,居民這塊的社會融資水平從2020年末開始持續的下行。
居民這塊的減少,主要還是房貸的減少,這兩年房地產也不景氣,老百姓的購房意願普遍不強,再加上疫情的反覆,降低了大家的風險偏好,大家都不願冒險,主動選擇降低槓桿。
疫情真的影響了很多,就比如最近義烏的疫情,那些諸如青口夜市這樣的小規模商業從業者,衝擊是很大的。別小看這夜市,2米左右的攤位一年租金平均也要七八萬,最高的能達到二十來萬一年。
沒疫情的時候,普通點一晚上凈賺個一兩千塊是沒什麼問題,現在疫情一來,收入就沒了,你要是身上負債率高,房貸要催吧,車貸要催吧,還有小孩跟在後面要咬「腳後跟」吧,日子就不那麼安生了。
這時候,主動降低自身槓桿,就是種自保行為。
……
再說說5個央企從美股主動退市,分別是中國人壽,中國石油,中國鋁業,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
先解釋一下,這次退市的美股,準確講是ADS(存托股)。這五家央企當初是在香港上市,發行了一些H股,然後再以這些H股為基礎,在美國發行了ADS。
ADS其實是比較雞肋的,他相當於是兌換券,多少ADS兌換多少港股,但當中有手續費,買ADS不如直接買港股,或者通過港股通買A股。
無論是從成交量,還是融資量,這五家央企的美股,對企業來說佔比都很低,未來也基本融不到錢了。
另外,還有一個幾乎不可調和的問題,就是老美要求在美上市公司交出原始數據的審計底稿。央企的審計底稿,其中肯定有涉密所在,怎麼可能交給你美國證監會審查?
本來就沒啥用,平白花錢不說,還要左一個限制,右一個不準。這種賠本的買賣,不做也罷。
就說這些,我是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