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華資本宋向前:市場需要信心 消費托底經濟丨連線投資人

財聯社《TMT時報》上海報道 疫情的陰霾持續籠罩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之上,不計其數的消費服務企業已經在行業寒冬中苦苦支撐了兩三年。在市場普遍感受到的消費緊縮周期內,仍有不少企業在資本市場中嶄露頭角,如2021年IPO的東鵬特飲,上市後市值一度衝破千億元;靠2元一個包子的小生意上市的巴比食品,連獲8個漲停板;衝刺「中式快餐第一股」的老鄉雞有望在上交所斬獲IPO。在這些企業的背後,都有着加華資本的身影。


宋向前在2007年創立了加華資本。15年以來,始終專註於中國市場中的大消費與現代服務產業,秉持着「支持民營經濟,助力中國消費」 原則,不但投資了居然之家、文和友、洽洽食品、來伊份、愛慕集團等明星消費企業,還參與了美團點評、滴滴出行的融資。

宋向前格外強調消費行業的重要性,他向《科創板日報》表示,消費服務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穩定器、壓艙石,疫情平穩後,經濟若要恢復此前快速增長,一定要對消費服務產業進行托底扶持,穩定預期,多舉措恢復消費者信心。

托底消費 穩定經濟

對於本輪疫情對消費行業帶來的衝擊,宋向前表示,「疫情防控措施對線下接觸性的商業消費服務業都有影響:人流被阻斷,物流被阻塞,對消費者也有一定影響。總體來看,各個企業的受影響程度參差不齊。」

宋向前介紹到,目前,剛需、高頻的基礎性民生企業經營狀態還不錯,如加華資本所投資的提供食用水、即食麵等產品的今麥郎,提供包子、饅頭、燒麥等早餐的巴比食品,不僅經營狀態穩定,還對上海的保供需求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對線下接觸式商業而言,依靠人流正常活動產生營收的企業,確實遇到了一定困難。

他特別提到,對於較大的企業來說,疫情的影響或許只是盈虧的問題,但對於廣大中小微企業而言,疫情帶來挑戰更加具體而實在。他言語間誠懇地表示,「疫情要防住,經濟也要穩住。在動態清零的防疫要求之下,快速有效推進復工復產,讓人流物流儘快恢復正常流動,讓企業的生產經營動起來。」

宋向前對《科創板日報》分析道,從財稅體系可以看出,我國稅收主要來自於增值稅、所得稅等稅種,社會中消費的經濟貢獻值很高,消費的GDP增長貢獻達到60%左右。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穩定基石。經濟若要快速走出疫情影響,一定要對消費產業進行托底和扶持。因此他建議,第一,穩步加快實施復工復產,加快物流資金流流通,推動企業實現正常經營;第二,可以用發消費券等方式對供求端產生刺激,提升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提高人均可收入的預期。

「通過實實在在的舉措提振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對恢復經濟快增長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宋向前如是說。

投資本質上是兩件事

近年來,新消費賽道裁員、銷量下滑、關店、融資不順等消息不斷傳出,是否意味着VC和PE對新消費賽道的熱情正在降溫?

對此,宋向前認為,客觀來說,過去兩年新消費過熱,存在巨大泡沫。近期,大量新消費企業的市場表現、盈利表現和成長表現,其實不達預期。疊加疫情下供給側成本快速上行,需求減弱,收入水平改善預期轉弱,因此「整個市場下行得很快」。

「所以,估值下調是必須的,新消費的估值確實在下降。但估值不等於市值,市值也不等於價值,我們還是要把企業的長期價值做出來。」宋向前認為,投資本質上是兩件事:一是買流動性,流動性一定要足夠好,即使企業發展的很大,沒有流動性,進去了就出不來了;二是要買增長,本質上投資就是長期主義,不管你樂不樂意,進去了短期之內是不能出來的,所以只能跟企業一起共生共長,共建共贏。

在新消費降溫的趨勢下,企業如何應對?宋向前認為,新消費到今天必須要明白一個道理,純做流量只是一個線上渠道,不是一個完整意義的公司。只有從線上往線下全域全場景全流量競爭,補上供應鏈的課,補上產品研發的課,補上現場精益管理的課,補上對消費市場、消費者真正的尊重和認可的課,才可能在市場下行時對沖風險,才能在以後復蘇的時候率先跑出來。

不懼犯錯 找准方向

格外強調信心的宋向前,同樣也重視受困於市場氣氛而止步不前的行業「新兵」。對於疫情衝擊下迷茫彷徨的創業者,宋向前給出了清晰的建議。

第一,如果你做錯了,現在是糾錯的好機會。過去靠小流量、小功能、小情緒、小价值,或者抓住人性小弱點的創業者很多,目前的出錯也是市場糾偏的表現。

第二,選擇比努力重要。錯了沒關係,企業可以升級,可以迭代,可以尋找正確的路。熱愛消費者,尊重消費,老老實實地為社會、為百姓、為市場創造價值。中國以後的商業競爭,是好人做生意的時代,賺辛苦錢的時代。陽明心學講得很好,心在事上磨,小事磨穿磨透,大事自然就磨成了。對於希望在消費服務行業尋求機會的創業者,他建議選擇高頻剛需的民生企業,特別要關注於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日活產品,正所謂「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第三,正確理解科技和消費的關係。中國的科技進步需要大量稅收,稅收從哪來?主要是消費服務產業貢獻出來的,都是老百姓一單一單吃出來、買出來的。中國是一個需要海量就業支撐的國家,只有消費服務業發展,才能為新一代年輕人創造足夠的就業。宋向前呼籲,一定要重視消費服務業,重視最終消費對GDP的重要性。只有切實提振消費,才能給科技發展、數字經濟提供更多的時間、有效的場所和穩定發展的機制。

第四,未來消費市場的浪潮和新趨勢中一定有兩個特點,就是科技加創新。科技賦能品牌能夠對抗風險,所以要利用數字經濟,利用現代數字傳播媒體,以及現代數字分銷體系,利用好科技賦能的力量,同時構建自己的品牌內涵。

最後,他無不感慨地對疫情下堅持前行的的投資人和創業者寄語,「我們不能麻木不仁,不能不明就裡,不能不做認真的思考。打不死我們的,必將使我們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