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機械人領域分析第十三期行業未來,到底看什麼?

前文回顧:

根據中怡康數據,2018年中國掃地機械人市場總銷售量為577萬台(YoY+42%),總銷售額86.6億元(YoY+55%),佔全球超過30%的市場份額。

2012-2017銷售量和銷售額的CAGR分別為55%和56%,未來五年有望保持20%-30%的複合增長

目前全球滲透率不足10%,美國約為16%,國內城鎮家庭掃地機械人滲透率僅為6%,發展空間仍然廣闊。

二看集中度

根據2017年GFK的數據,全球範圍內,iRobot保持着全球60%以上的市佔率,行業第二的科沃斯佔10%-15%左右。

在美國本土市場,iRobot的市佔率高達85%,小米、neato、三星等其餘品牌均不到5%。

從國內市場看,分渠道來說,線上渠道的行業集中度CR4由2015年的70.4%上升至2017年的73.8%;線下渠道的行業集中度CR4維持在79.5%的水平。

據中怡康統計,2015-2017年科沃斯和iRobot線上線下零售額份額合計均超過50%。

這個集中度,與空調行業基本一致,競爭格局看似進入穩定狀態,與空氣凈化器、凈水器等競爭格局尚不明朗的領域明顯不同。

但是注意,儘管行業集中度很高,但線上銷售佔比高達89%,這樣的渠道特徵背後,其實跟傳統白電大不相同:

其一,相比線下渠道,線上渠道簡單、門檻低,這就意味着以線上為主的掃地機械人市場,龍頭在渠道端的優勢不如以線下為主的白電龍頭穩固。

其二,渠道特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費者結構特徵,線上渠道多是年輕化、價格敏感型人群。掃地機械人相比白電產品,在技術創新、體驗上有更大提升空間,更容易出爆款。

所以,競爭格局看似穩定,但其實突破空間更大的

石頭科技針對掃地機械人體驗較差、價格虛高等痛點成功破局。

從這個角度說,未來行業競爭並不限於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爭奪,尤其是在行業進入門檻降低的情況下。

從硬件來說,核心零部件有成熟供應商,而軟件層面,隨着算法逐漸成熟,國內已經開始出現第三方掃地機全局規劃方案,比如思嵐科技(激光導航)、速感科技(視覺導航)等機械人自主定位導航方向的公司,既可以提供傳感器模塊,也可以提供配套算法,這種情況下,行業進入門檻將降低。

所以,未來隨着差異化程度降低,產品本身帶來的競爭力下降,最終的競爭會是產品、渠道、品牌等多維度的綜合競爭,並逐漸從單品爆款,向多產品矩陣進化。

小家電產業鏈上,更值得長期跟蹤研究的對象,是多品類、多品牌的集團化公司,比如美的、法國SEB集團,甚至是小米,而非細分單賽道龍頭。

與此類似邏輯的還有飲料、食品、服裝、化妝品等快消品領域,僅靠單品會遇到競爭、天花板等瓶頸,未來產業鏈進化的方向,傾向於多品牌、多產品線的大型集團,因為可以共用渠道、技術,產生協同效應。

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