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錯過的三十年黃金髮展期


仙山瓊閣武當山 藍天碧水丹江口


因為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以及鄖陽、襄陽地區的合併,1960至1962年均縣(丹江口)與光化縣(老河口)合併,均縣恢復縣行政體制後,駐地丹江鎮,從這一刻起,鄖陽地區大力扶持均縣(丹江口),很多廠、企分別從鄖縣(陽)搬遷至丹江。如:鄖陽地區航運局、鄖陽地區二基站、鄖陽地區肉聯廠、鄖陽地區石油公司,就連鄖陽地區唯一的大學鄖陽師專都搬遷來丹江口,上個世紀90年代鄖陽地區麻棉紡織廠、鄖陽地區造紙廠都在繼續,原鄖陽地區行署駐地有搬遷來丹江口意向,足見鄖陽地區當初對均縣駐地丹江口的重視程度。
那時的丹江口,的確非同一般。除了上述的鄖陽地區級的廠企之外,如水利部丹江口樞紐工程管理局(今漢江集團)、文字605廠、地質五大隊等一批央企都在丹江口紮根。當初,鄂西北地區出了襄樊(今襄陽)之外,丹江口是水陸交通樞紐,是全國罕見的小鎮通火車、有大水陸碼頭的鎮。
也許是上帝刻意公平,在那個計劃經濟年代,也因為丹江口的特殊地理位置,丹江鎮的發展受到限制,丹江口大壩至下游的丹江口二橋當初被洪水衝垮,丹江口一橋從三官殿過橋至丹江口新港長途車站處的陳家港(念jiang)屬於光化縣,眾多廠企擠在狹小的丹江鎮,在製造了繁華的同時,更顯滯後。
丹江鎮的繁華是短時期的,伴隨着二汽(今東風集團)在十堰的崛起,原本輝煌的丹江鎮風光不再,由於距離鄖陽地區行署所在地十堰、下轄的六里坪武當山丁家營浪河等江南重鎮的距離較遠,隔着漢江、且過橋進入襄陽老河口地界再進城的格局,註定丹江鎮發展緩慢。前面講過漢江丹江口二橋與大壩之間原本有坐橋樑,因洪水衝垮30年後才復建,從十堰方向進入丹江口又要經過老河口地界,1994年之前陳家港村屬於老河口,並且楸樹塆大梁子(山包)等惡劣的交通狀況嚴重製約丹江鎮的發展。當初均縣在自身無力架橋、同時考慮丹江口工程管理局的下屬企業均在丹江鎮、也形成規模的現狀,應該將縣治駐地由丹江鎮南移三官殿(今右岸新城區),原來的丹江鎮保留,主要服務丹江口工程局,而新的城區可以作為縣治、地區的行署駐地,三十年的發展,可以達到中等人口的城市規模,1994年地、市合併,丹江口有可能與鄖陽地區合併、也很有機會單獨成立地級市,無論是城市功能服務江南、還是服務中線調水工程,都具備完善的體系。而今右岸新城區經過10多年的建設,仍然人口數量、機構稀少,「一江兩岸「的格局雖然形成,但是沒有實質意義,因為沒有人的空城是何等的悲哀!
三十多年過去了,丹江口仍然停留在青年時代。儘管很有活力,但是沒有成就,是何等的失敗?
檢討丹江口三十年的興衰很有必要,個人終結了兩個人是導致丹江口錯過黃金髮展期的責任人:一是當初從均縣到丹江口市的主官,他們沒有正確的方向是導致丹江口發展太慢的罪魁禍首;二是部分丹江口本地人在丹江口一些機構的公務員(從均縣到丹江口市),正因為這些本地人的不思進取、自以為是,是丹江口城市沒有活力的根本原因。
2019年西武高鐵丹江口南站在金山開通,丹江口城區至金山之間為山地,雖然有了便利的交通,但是城區仍然不可以理性擴大,根據丹江口的歷史使命,丹江口若再不與武當山對接、利用南水北調大力發展山水旅遊經濟,丹江口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