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縣上富鎮一項估價1076萬元的文旅基建項目,創紀錄地吸引7518家企業競投,中標率低至0.013%,引發業內廣泛討論。「千企競標」現象近年來在招投標市場頻現,企業較高的競標熱情與較低的中標概率形成巨大反差。
「千企競標」現象為何出現?帶來了哪些影響?如何推動招投標市場環境更加規範、公平、開放?近期,半月談記者對此進行了調研。
數千家企業競標一個項目
「千企競標」並非個案。去年,安徽某地一個合同估算價為2600萬元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吸引了1368家單位參與投標。在浙江杭州、嘉興等地,單個項目千家投標企業的情形也不時出現。
「一兩千萬元的規模,在市政工程領域算是小項目,數千家公司同時競標的情況比較少見。」中建七局一位項目部負責人介紹,過去上億元的市政項目,參與競標的公司通常也只有幾家,儘管這幾年投標公司數量增加,但通常也只是百家左右。
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嚴格執行招標投標法規制度進一步規範招標投標主體行為的若干意見》提到,不得採用抽籤、搖號、抓鬮等違規方式直接選擇投標人、中標候選人或中標人。
半月談記者發現,當前各地常採用綜合評估法和合理低價法兩種評標辦法;項目招標出現「千里挑一」情況時,大多採用的是合理低價法。
江西省贛建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招投標業務負責人曾凱介紹,合理低價法會根據中標項目綜合單價的市場調節係數進行抽取,報價最接近的單位中標。「不管是7000家企業投標,還是100家企業投標,評標時都會先根據市場調節係數,按規定隨機抽取30家後再抽一輪,選出15家,專家最後只需評定這15家單位的標書。」曾凱說,在投標人滿足投標文件要求的前提下,專家結合經財政評審的控制價,對投標報價與基準價進行對照評審,擇優選擇其中合理的低價。
業內人士認為,招標項目採取合理低價法,程序上仍由專家評審決定中標候選人。從規則設計層面看,這一方法本身具備公平公正的基礎。但在實際運行中,評標辦法仍有優化改進空間。
在杭州市臨安區,本地評標專家和外地評標專家共同進行遠程線上評標 徐昱 攝
「千企競標」現象怎麼看
——反映出當前建築工程項目投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江西省公共資源交易集團統計數據顯示,2022至2024年,江西房屋市政工程招標項目數量分別約為7200個、6100個、4700個,逐年下降。江西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江西市場省內外施工企業總數約3.4萬家,確實存在一些企業一年都中不到一個標的可能性。
——折射一些地方加速推動市場准入更加開放。半月談記者從江西省住建廳了解到,2023年11月起,當地取消招投標信用評級規定,不論企業屬地、規模大小,只要符合招投標要求都可以參與投標,此後投標企業數量顯著增加。此外,廣東、江西、雲南等地實行電子標、不見面開標和遠程異地評標等,工程建設項目已實現電子化交易,不需要報名費和紙質標書,符合資質要求的企業就可以參與投標。「投標成本低,中了就有活干,不中幾乎也不會造成損失。」廣東一家工程招標方負責人說,現在施工項目總體比以前少,企業要想有活干,就要廣撒網、碰運氣。
——仍需警惕圍標串標風險。業內人士認為,在採取合理低價法的招標中,企業自身擁有的單位數量越多,中標幾率越大,存在圍標串標的風險。例如,去年安徽某地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某工程有限公司法人周某為了中標,安排副總經理梅某通過中介尋找公司參與圍標,梅某聯合經營部負責人通過中介各自找到23家圍標公司。在福州市住建部門查處的一起房屋市政工程領域的串通投標典型案例中,4家參與投標企業因電子投標文件的計算機硬件信息雷同,被認定構成串通投標。
科學施策推動招投標更加規範公平
受訪人士認為,「千企競標」現象凸顯各地在融入共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過程中,因開放速度、門檻尺度不一而遇到的新情況,建議有關部門強化頂層設計,進一步規範招標投標主體行為、科學匹配施工企業資源,推動房屋市政工程類項目招投標市場環境更加規範、公平、開放。
針對可能存在的圍標串標風險,行業分析人士徐磊等人建議不同部門之間加強協作聯動,同時藉助AI、大數據等手段為投標行為「畫像」,對「陪標專業戶」「抱團投標人」「標王」「職業投標人」等信息加以分析比對,加大對圍標行為監管和招投標領域違法犯罪的懲處力度,維護市場公平競爭。
「隨着大量省外施工企業進來,省內施工企業面臨『大單搶不到,小單被人搶,省外難出去,省內保不住』的挑戰。」江西一建築國企負責人說,這一現狀可能對部分中小施工企業造成不利影響。對此,該負責人建議有關部門可以對工程項目進行合理分類,根據項目的規模、複雜程度及預算進行劃分,以減少大型企業對小型項目的過度競爭,給予中小企業合理的發展空間;也可嘗試省內外企業聯合投標,保證屬地化的服務支撐,提升省內企業的競爭力。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提出,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和治理機制,鼓勵在招標投標等市場交易活動中使用信用報告。江西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建議,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招投標信用評價體系,統一評價內容、評分標準和運用原則,實現信息透明化、流程標準化,減少地域壁壘,促進公平競爭。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