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日),我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大型綜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隴東到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竣工投產。通過這條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每年可從甘肅省向山東省輸送風電、光伏、火電及儲能電量360億度。
該工程從甘肅出發,途經陝西、山西、河北,最終到達山東,輸電線路全長915公里。新建甘肅慶陽、山東東平兩座換流站,輸送容量800萬千瓦,每年輸送的風電、光伏、火電及儲能總電量超過360億千瓦時,可滿足超100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總電量中,綠電佔到了一半。

國家電網特高壓事業部副主任 宋勝利:當前,國家正積極推進一批「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及其外送特高壓工程項目建設。工程的竣工投產,將有力支撐「風光火儲」能源大基地綜合開發,實現能源資源跨區域優化配置,緩解華北地區能源短缺與西部資源富集的矛盾。

截至目前,國家電網已建成投運39項特高壓工程,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特高壓輸電網絡。
索道+可拆卸鑽機 保護子午嶺生態資源
此次投運的隴東至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全長915公里,從甘肅出發,跨越陝西、山西、河北,到達山東,其中要穿越陝甘兩省的子午嶺林區。那麼,輸電線路穿越林區,在建設中如何減少對原生植被的影響呢?
地跨陝西、甘肅兩省的子午嶺是黃土高原上保存較好的天然植被區,也是關中平原重要的生態屏障。此次工程在子午嶺範圍內需要修建線路鐵塔50基,其中有5基位於險峻、無路可達的區域。按照過去的施工經驗,需要砍伐樹木來修建施工便道。

為減少對原生植被的影響,施工團隊搭建了2條總長2.07公里的貨運索道,並試點使用可拆卸式旋挖鑽機,將鑽機拆解後通過索道運輸到工地,再進行組裝和施工。同時,施工團隊還會及時補栽草木。

甘肅送變電工程公司項目經理 戶萬庫:我們選擇了糜子和苜蓿,基本上是按照糜子和苜蓿是1:1.2的比例進行播撒的。因為糜子長得比較快一點,長出來之後能夠給下面的苜蓿遮陰,更適合於苜蓿的生長。

據統計,在這5基鐵塔的施工區域,將補栽樹木32公頃,播種草籽40公頃,計劃在5月底全部完成。
(總台記者 安文劍 楊青博)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