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7日訊(編輯 馮軼)近日亞洲外匯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引發市場熱議。
值得一提的是,港元也在這一輪異動中,時隔五年再次觸及強方保證。數據顯示,香港金管局4日內3次出手,連續向銀行體系注資超千億港元。
其中,5月6日,香港金管局入市承接78.12億美元拋盤,向市場注入605.43億港元流動性。巨量流動性集中釋放,也讓市場格外關注對港股走勢的影響。
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港元需求持續上升,港元走強主要受股票相關的需求推動。預計未來幾個月港元/美元將出現套利交易,將對不確定性保持警惕。
民生證券分析師陶川、邵翔在5月6日的報告中分析稱,買入美元、賣出港幣這會增加中國香港市場的流動性,只要觸發原因不是危機性事件,通常會有利於港股的表現。
而從歷史經驗來看,港元一旦觸及強方保證或弱方保證水平往往都具有很強的指示意義,分別意味着港股表現強勢和弱勢。
資料顯示,港元匯率上一次觸及強方兌換保證是2020年。2020年4月21日至10月28日期間,港元累計觸發85次,香港銀行體系累計資金流入3835億港元。
當時的行情背景則是,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金融市場陷入動蕩。美聯儲於當年3月宣布緊急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1個百分點到0%至0.25%之間,並啟動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計劃。
在此之後,歐洲、日本等央行也相繼跟進,全球市場流動性泛濫令各國股市出現「水牛」行情。
據wind數據統計,2020年全球主要股指表現強勁,a股創業板指數全年漲超六成,美股納斯達克指數累計漲幅也高達43%。
註:恒生指數2020年走勢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恆指2020年全年累跌3.40%,但主要是受新冠衝擊影響一季度大跌16.27%。實際上,自2020年4月以後恆指也開始跟隨全球牛市反彈,在隨後的10個月里表現強勁,累計上漲11.60%。
回到當下的港股市場,從宏觀環境來看與2020年的「水牛」行情也有相似之處。
4月初,特朗普關稅風暴席捲全球市場,貿易及地緣風險引發經濟衰退預期。這幾乎與2020年「新冠衝擊」突襲市場時的劇情如出一轍。更為巧合的是,全球央行放水的預期當前也再次上演。
日前,在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公布後,交易員仍預計美聯儲今年將降息近四次。巴克萊銀行、高盛預計美聯儲將在7月進行下一次降息。此外,歐洲央行管委斯圖納拉斯表示,看來歐洲央行將繼續降息。
國內方面,在5月7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也提到,為進一步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人民銀行將推出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具體來看,其中就包括降准降息等政策工具。
短線而言,港元的強勢和香港金管局的干預措施或為目前仍在反彈中的港股行情帶來一定支撐。
而截至發稿,在金管局多日干預後,港元hibor創2008年以來最大降幅,這也意味着短線香港銀行間流動性寬鬆。
結合市場對美聯儲的降息預期,港股後續也有望受益流動性的溢出效應,值得投資者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