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百強是美國《財富》雜誌對全世界實力最強企業的統計與總稱,主要依據企業的年收入進行排名。
各國企業都想要躋身世界五百強行列。
畢竟一旦達到了這個標準,便證實自身已經是國際大企業,且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的企業數量多如牛毛,因此能夠進入500強的企業並不多。
據統計,1995年第一次公布的世界五百強企業中,日本149家,美國151家,中國僅有3家。
那麼現如今情況是否發生了變化呢?
世界五百強的由來
世界五百強的評選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但當時僅是美國國內的狂歡,只評估美國500強的企業。
1991年冷戰結束,蘇聯解體,美國的最大敵人遭受重創。
這使得美國的自信心高漲,《財富》雜誌將目光放在全世界,想要做一份全球企業的排名,以此彰顯美國的霸主地位。
終於在醞釀了4年後,第一份世界五百強名單出爐。
這份名單中,美國企業上榜數量最高,足足151家。
日本以149家的微弱差距位居世界第二,這樣的數據足以證明當年日本企業的規模與實力都不容小覷。
反觀中國,僅僅上榜3家,分別是中國銀行、中糧集團以及中國石化。
這三家企業也因為是國企的身份而遭到了國外的嘲諷、
為何當年差距那麼大?
上世紀的中國起步較晚,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即便是在改革開放背景下取得了一定進步,但發展速度仍舊比較緩慢。
尤其是這一時期中國的製造業還以傳統需求為主,如日用品等,並沒有高速發展高端產品,使得我國GDP一度增長緩慢。
反觀美國則迎來了發展的巔峰期,尤其是蘇聯解體後,美國無論在軍事還是經濟層面,都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得益於強大的經濟實力,美國能夠為科技發展提供支持,在此階段的美國,科技水平也突飛猛進。
同一時期的日本的發展速度也十分迅猛,其主要的領域在半導體產業以及汽車行業。
日本的半導體產業甚至相較於美國更為先進,因此日本的經濟實力一度躍居全球第二。
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都是中國涉足不深的領域,因此綜合實力遠遠落後於美國和日本。
最新世界五百強中國上榜幾家?
即便是落後於其他國家,中國也並沒有放棄,而是頂着重重封鎖與壓制悶頭髮展自身。
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後,中國的發展速度更是猶如開掛一般突飛猛進。
在2011年的世界五百強統計之中,中國企業上榜數量首次超過日本,此後更是呈現總體上升的趨勢。
2024年世界五百強排行榜公布,加上台灣地區的企業,中國共上榜133家,相較於1995年整整增加了130家。
美國的公司的數量為139家,相較於95年時減少了12家,但總體仍舊居於世界首位。
而日企則出現十分明顯的下滑,僅有40家上榜,足足比95年時減少了109家。
為什麼中國發展速度如此之快?
日本現如今的處境十分尷尬,雖然仍舊是發達國家,但總體國力相較於以往下降明顯。
這主要是由於日本當年的如日中天讓美國感受到了危機,從而對日本開展了經濟壓制。
美國財政赤字情況劇增,想要通過美元貶值的方法增加產品出口競爭力,以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情況。
在此背景下,美國要求日本與其他幾個國家簽署廣場協議,並以此為契機向日本兜售美元,強迫日元升值。
然而正是廣場協議的存在,使得日本泡沫經濟加劇,日本人瘋狂炒房,東京的房價每年能上漲兩三倍。
短短五年時間,東京房價就上漲了十餘倍,大量的壞賬導致債務風波爆發,日本經濟一時間遭受重創。
不僅如此,美國還對日本的半導體產業進行遏制,先是提出針對日本的反傾銷調查,宣稱日本同行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對美國銷售芯片。
這個罪名一旦坐實,等待日本的便是無盡的懲罰性關稅。
因此日本方面不敢怠慢,希望通過協商解決爭端。
然而美國的強硬手段還沒結束,更是在1987年對日本東芝公司出手,指責其違反八統協議規定,向蘇聯兜售數控機床。
美國有了看似合理的借口,便開始用盡一切手段對日本採取制裁,也正因如此,日本此後的經濟一蹶不振。
而美國一邊制裁日本,一邊發展自身,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都沒落下,使其自身仍舊能夠位列國際前端。
但美國政府以兩黨制為主導,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執政理念不同,國家發展的方向也因總統的更迭而發生改變,由此拖累了美國的發展。
美國在發展的過程中發生過通脹危機、美債危機等,一度讓美國發展滯緩,導致美國的經濟增速越來越慢。
中國在2019年世界五百強排行榜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上榜公司數量的榜首。
此後的中國一直和美國並駕齊驅,展現出不俗的發展實力。
中國騰飛的行業
和美國、日本走下坡路的情況不同,中國的企業仍舊處於上升趨勢。
2024年進入世界五百強的企業名單中,除了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等老牌國企,更是包括一些經過政府政策扶持的民營企業。
華為作為最早躋身世界五百強的中國企業之一,其主要的發展目標在於芯片的研究。
而阿里巴巴、京東甚至是拼多多這樣的互聯網企業也發展迅猛。
尤其是拼多多這家企業,雖然成立時間相較於阿里和京東更晚,但發展之迅猛,讓很多企業都自愧不如。
比如華為這家科技巨頭早已躋身世界五百強,更牛的是該企業能夠憑一己之力量產先進芯片。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因此一些車企,如比亞迪、奇瑞等公司也能夠進入世界五百強。
從這些上榜公司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崛起主要與新興產業、科技有關。
且這些企業只是中國眾多公司中的冰山一角,我國的AI、無人機以及6G產業都在迅猛發展之中。
相信未來世界五百強之中,會有更多的中國公司上榜。
結語
中國從1995年僅有3家公司上榜,到現在相較於當年增加130家企業榜上有名。
這三十年的時光中國走的十分艱難,但憑藉百折不撓的精神,終究是堅持了下來,並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果。
雖然世界五百強上榜企業的數量並不能夠完全代表國家的發展情況。
但從中、美、日三個國家的發展進程中能夠看出來,時代在不斷變遷,發展才是硬道理。
無論企業還是國家,都不能沉浸在自己的舒適圈中不求進步,更不能依賴別的國家,成功之路就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