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行消費貸「地板價」再度刷新,多家商業銀行消費貸利率目前已降至2.5%—2.8%區間,貸款額度提升到100萬元至200萬元。
消費金融市場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在擴內需、促消費的政策導向下,消費貸市場掀起新一輪「價格戰」,利率不斷刷新歷史低點。
多家銀行率先調整
近期,各家商業銀行輪番開啟消費貸「花式」營銷。目前,多家銀行通過降低利率、提高額度、延期等措施加大消費貸投放力度,並豐富用款場景,助力提振消費。但需要注意的是,消費貸的最低優惠利率通常有較高的申請門檻,只有部分符合相關條件的借款人可通過審批。

據了解,申請消費貸的最低優惠利率時,銀行會審核借款人的社保、徵信、公積金、年收入等情況,且部分銀行消費貸的最低優惠利率只能線下辦理。同時,負債情況也是審批要素之一,若借款人已在3家銀行辦理過消費貸,大多數銀行都不再受理其貸款申請。
部分國有大行的消費貸產品最低利率也降至3%以下。例如,一家國有大行的「快貸」產品最低利率為2.80%,最高貸款額度為30萬元,線上辦理,隨借隨還。

圖片來源:建設銀行手機銀行
有專家表示,銀行調整消費貸產品這一現象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表明了金融行業對政策變化的高度敏感性和執行力。
政策支持推動調整熱潮
銀行對消費貸產品額度與期限的調整,背後是政策的支持,使得銀行有更大的操作空間來優化消費貸產品。
金融監管總局近日發佈《關於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的通知》(即「消費金融新政」)明確,對於信用良好、有大額消費需求的客戶,個人互聯網消費貸款金額上限可階段性提高;優化個人貸款期限政策,針對有長期消費需求的客戶,商業銀行用於個人消費的貸款期限可階段性由不超過5年延長至不超過7年。
此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強化信貸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合理設置消費貸款額度、期限、利率。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優化個人消費貸款償還方式,有序開展續貸工作。

政策支持背景下,銀行消費貸有望在額度、利率、還款期限等方面開展新一輪產品創新優化,整體方向是更高額度、更低利率、更長期限以及更靈活的還款方式,以更好地滿足借款人的消費需求。
有專家表示,銀行消費貸的未來突圍方向需從「價格競爭」轉向 「價值深耕」。首先,場景化嵌入是破局關鍵。消費貸的本質是服務於具體消費行為,銀行應跳出單純放貸邏輯,主動對接消費趨勢和消費場景;其次,進行客群分層與區域下沉,針對不同客群開發針對性產品,提高差異化競爭能力;同時,持續發力金融科技,在提高風控水平的同時優化用戶體驗。最終目標是將消費貸融入實際消費鏈條,通過差異化服務體系實現從規模擴張到質效提升的轉型。
資料來源:證券日報、中工網、第一財經等
(大眾新聞編輯 金雪 整合 策劃 李萌博 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