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DeepSeek成為了大家熱議的焦點。DeepSeek的橫空出世,不僅引發了媒體的廣泛關注,還讓很多以前不怎麼用AI應用的大眾,開始嘗試「DeepSeek一下」。短短几十天內,DeepSeek的DAU(日活躍用戶)就達到了3500萬。
為什麼DeepSeek能從眾多AI應用中脫穎而出呢?我們先來看看用戶的評價。很多人說:「DeepSeek的理解能力太強了,回復沒有廢話,內容優質,甚至不需要套用提問公式就能得到高質量答案。」還有人說:「它的反應速度極快,推理過程詳細,回答簡潔清晰,還能捕捉上下文語境,使用修辭手法,甚至帶有一絲人類的情感。」更有人提到:「DeepSeek處理中文更自然,響應快且邏輯性強,會自動標註不確定信息,可靠性突出。」
從這些評價中可以看出,DeepSeek最突出的優點就是「聽得懂需求,給出的回答有思考、有邏輯」。這種用戶體驗,就像是擁有一個善解人意、高效產出的「外掛」,誰會不心動呢?

除了用戶體驗,DeepSeek的技術實力也不容忽視。DeepSeek R1模型的性能比肩OpenAI的o1模型正式版,但訓練成本僅為560萬美元,遠低於美國科技巨頭的數億美元乃至數十億美元投入。更重要的是,DeepSeek完全由中國團隊開發,並且做到了完全開源。這些因素組合在一起,轟動了全球,引發了海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並在國內形成了信息倒灌。官媒如@央視新聞的報道,更是讓DeepSeek的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此外,DeepSeek爆火的關鍵,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媒體和用戶的自發傳播。2024年,DeepSeek曾登上知乎熱榜,也在B站、小紅書上引起過小範圍反響。但真正實現品牌聲量質變的是在2025年1月26日,微博、抖音、快手、B站、今日頭條和百度熱搜六大平台共產生了19個熱點話題。其中,8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最高分別達到第1位和第5位。隨後,DeepSeek的討論度極速攀升,兩天內在微博產生了69個熱搜話題。這種「自來水」熱點營銷,幾乎沒有企業直接宣傳的痕迹,完全依靠技術和用戶體驗的「光環」吸引了媒體和用戶的關注。

DeepSeek火的時間節點也是關鍵。春節假期帶來的「注意力紅利」為DeepSeek實現大眾傳播創造了好機會。人們在假期里有更多時間上網,更容易被吸引到熱點話題中。開工後,當人們帶着「這AI好像有點用」的印象回歸工作,就有越來越多的用戶湧入DeepSeek,查找資料、輔助工作,或者是聊天,然後在社交媒體平台分享自己的使用體驗,再次形成傳播「小高峰」。

進一步來說,DeepSeek不僅在技術領域引起關注,還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上跨科技、財經、職場、文娛、教育、情感等各個領域的博主,將DeepSeek的回答、推薦和分析與年輕人生活、就業、喜好、三觀有關的話題相結合,進行內容輸出。比如「當我問DeepSeek生孩子的意義時」「有了DeepSeek學語文還有用嗎」「當我問DeepSeek不想上班怎麼辦」等話題不斷登上熱搜,形成了一個長尾話題發酵池。這種多元話題的發酵,使得DeepSeek不僅在技術圈內有影響力,還在更廣泛的大眾群體中產生了共鳴。

總之,DeepSeek之所以能從AI「紅海」中殺出重圍,靠的不僅是技術和用戶體驗的雙重優勢,更是媒體和用戶自發傳播的「自來水」熱點營銷。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誰能精準駕馭熱點,誰就能在心智的爭奪中佔據先機,擁有更多的「出圈」機會。希望DeepSeek的成功經驗能為更多企業提供啟示,助力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