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2024年以來各地的預算收入增長情況不是太理想,因此發佈數據也都沒那麼及時了,都到12月份了還有許多城市的前10月財政運行都還未公布,因此只能是先收集了一部分國內主要城市的1-10月預算收入情況給大家分享了。
說來也是奇怪,今年以來雖然經濟上行壓力還在,但像出口、市場銷售、工業等部門的漲勢已有一定起色的,為何財稅走向卻偏疲軟而導致發佈數據都不積極了,下面就結合各城市的運行狀況來解析下吧。
首先要說從已發佈前10月預算收入運行的主要城市情況看,大感覺確實是略有點慘淡的,大部分都是處於微增狀態,能有4%以上同比增速的都已算較為優秀的了。
而且還有不少城市還是下跌狀態,尤其以鄂爾多斯8.5%、佛山市的4.5%的同比下降最為突出,佛山市的預算收入還差點下滑到6百億以下了。
還有成都、鄭州與西安等市也是處於微跌狀態,當然西安是其中較為特殊的,是因改變了上繳省級稅收比例所致,如口徑不變的話還是能有0.2%增長的。
能有幸正增長的城市也是大多是低速狀態,包括像上海、北京等經濟實力超強的總部城市,前十月的預算收入同比增速也就分別0.4%與2.3%;廣州、寧波、青島、合肥、福州與東莞等市也都是勉強轉正,增幅在1%以內的。
所以能有3%以上漲幅的在各城市中都算是相對穩定的了,這類城市有重慶、天津、長沙、瀋陽與大連等,如果考慮到規模體量的話其中重慶與天津應該表現最為優異的,分別取得了6.3%與4.5%的同比增幅。
然而這也只是預算收入的增速,如果是看其中稅收的增長情況就算是重慶市也是並不高的,其6.3%的漲勢主要還是靠非稅大增而拉動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在工業、出口、消費等都趨穩步回升的狀況下,前10月各地的財稅收入情況都不是那麼理想呢?經過分析主要還是由兩方面因素影響的。
其一是今年工業產能是有顯著提升了,但ppi卻是下跌狀態,這使得營收、利潤等漲勢就難起從而也就影響了稅收的提高。
典型如鄂爾多斯前10月預算收入下跌了這麼多,正是因今年以來煤炭行業ppi跌幅很大所致,包括它在內的許多煤炭產區的財稅都不約而同出現了較大跌幅。其他常規型產業為主的城市雖然受影響沒有像鄂爾多斯這類這麼大,但預算收入提升受挫現象還是存在的。
第二大因素則是今年新增的稅收抵扣、緩繳等優惠措施的影響,這點從部分城市發佈的財政報告中可體現出來。如合肥前10月預算收入827.6億同比增長了0.9%,但剔除特殊因素影響後則有4.5%的可比增長,而後一項增速才是真實的財稅收入走向。
所以說2024年以來國內經濟上行確實還是有許多阻力的,完全回到疫情前的常態增長狀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各地的財政增長情況不太理想就武斷認為是經濟困難,上面的解析已告訴大家是有各類因素影響的。
而且從10月各城市的預算收入漲勢來看,多是好於前幾個月的,向好趨勢已有顯現,所以可相信到年底的話可能會有更好的走勢出現的,大家說是吧?
最後請來看下錶,具體了解主要城市的前10月預算收入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