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經濟環境多變的背景之下,經濟下滑的壓力,似乎一直存在。大家在談論存款時常常感嘆:「現在有點存款,心裏才有安全感啊!」但是究竟什麼才算「有存款」,什麼又算「沒存款」呢,人們擔憂未來之時,也開始更關注家庭的財務狀況了。最近家庭存款被劃分成了六個不同的等級,此消息引發了極大的關注與熱烈的探討。快來看看,你家的存款屬於哪一層吧?
1、貧困邊緣,存款0~5萬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擁有萬元存款的家庭讓人艷羨,而如今五萬元以內的存款家庭則顯得有些窘迫。許多年輕夫婦或許每個月都將全部收入花盡,與此同時還需肩負房貸與育兒的重任,生活全然依賴着那微薄的薪資。一旦遭遇失業或是重大疾病,他們便只能手足無措,毫無保障可言。每日都在忙碌之中度過,竭力維持生計卻難以積攢下存款。
2、略有積蓄,存款6~10萬
工薪階層仔細盤算過後,能攢下一些錢,不過這些錢一般很難完全滿足家庭在緊急狀況下的所有需求。對於這樣的家庭來說,6萬到10萬的存款,也許能應付一些突然發生的狀況,像家裡有人生病或者出現意外花銷之類的,不過這僅僅夠勉強滿足維持最基本生活的需要。他們依舊不敢隨便去消費,由於自己的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要是碰到突然發生的情況,這些存下來的錢可能很快就會用光,說不定還會讓家庭一下子又變回以前貧窮的樣子。
3、全國平均水平,存款10~50萬
處在這個層次的人,大多在奮力拚搏呢,有着比較穩定的收入,而且不用為穿衣吃飯、居住出行這類事而發愁。他們或許擁有相對穩定的高收入,在工作完成了之後便開始了理財行動。這類家庭的儲蓄,主要用來應付以後的失業、生病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費用支出。一般來講,要是碰到突然發生的事情,就不用再跟別人借錢啦,他們抵禦風險的能力相對比較強。不過若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仍不能徹底躺平,還需加把勁繼續努力。
4、小康家庭,存款50~100萬
能滿足基本的物質與精神需求,可從事小生意或短暫地躺平。這類家庭有着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較為舒適,吃穿方面無需擔憂,除了滿足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之外,還能夠滿足部分精神需求。他們既可以自行開展一些小生意,也可以選擇躺平一段時間,與此同時不必為生計問題而憂愁,還能夠為孩子的未來發展和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孩子在起跑線上就佔據優勢。
5、富裕階層,存款100~500萬
有足夠理財頭腦和穩定收入來源,收入配比多元化。主要人群是由個體工商戶,小企業老闆,自由職業者,企業高管等組成。這類家庭不僅在經濟層面和物質方面得到滿足,還可以追求生活品質與質量,大多有自己的企業,更注重社交圈。儘管在大中城市購置一套房子,或許會耗盡存款;不過倘若不購買房屋,資金還是足以過上較為富足,且吃喝無需擔憂的安逸生活。
6、財富自由,存款500~3000萬
實現財富自由,想去哪裡做什麼都可以,無人阻攔。這類家庭資產超過了500萬,屬於擁有較高資產的群體,擁有多種投資渠道且收益不菲。他們為了實現錢生錢,一直在努力積累財富并力求實現資產的增值與保值。即使不努力工作也有穩定的收入,基本上可以開始享受生活。
總結:
我們要認識到,家庭的存款量,並不直接等同於家庭的幸福指數。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不論經濟狀況如何,都有機會通過明智的管理,和不懈的努力,營造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環境。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保持理智,和鎮定尤為重要,避免盲目追隨他人,或進行高風險的投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