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證券擬收購國融證券控股權 千億資產整合面臨股權凍結難題

2024年06月21日20:50:10 財經 3971

券商行業併購整合仍在繼續。

6月21日,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西部證券」)宣布,公司正在籌劃以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國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融證券」)控股權事項。隨後,券商股震蕩拉升,西部證券漲超7%,湘財股份、國盛金控、首創證券、太平洋等跟漲。截至6月21日收盤,西部證券報收6.77元/股,漲4.80%,總市值302.59億元。

貝殼財經就上述收購事項聯繫西部證券,對方表示:「相關工作仍處於籌劃階段,後續如有進展會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具體價格比例以最終簽訂的股份轉讓協議為準。」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券商宣布併購整合。5月14日,國聯證券宣布擬募資20億收購民生證券100%股權;5月8日-5月10日,浙商證券三天內連發兩則計劃參與國都證券股份競拍的公告。

標的券商去年扭虧為盈,「西部+國融」總資產或超千億

6月21日,西部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基於自身發展需要,正在籌劃以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國融證券控股權事項,具體收購股份比例以最終簽訂的股份轉讓協議為準。

西部證券表示,上述事項不構成公司關聯交易及重大資產重組,亦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產生影響。本次交易尚處於籌劃階段,交易方案仍需進一步論證和協商,交易存在不確定性。公司將根據相關事項的進展情況,履行相應的決策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

2018-2021年,西部證券業績穩步提升,營收從22.37億元提升至67.51億元,歸屬凈利潤從2.004億元提升至14.10億元。近兩年,西部證券業績有所波動,2022年營收、歸屬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21.37%、69.47%至53.08億元、4.305億元,2023年又有所恢復。

西部證券擬收購國融證券控股權 千億資產整合面臨股權凍結難題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截圖

2023年年報顯示,西部證券實現營收68.94億元,同比增長近三成;歸屬凈利潤11.66億元,同比增長170.76%。其中,營收佔比最高的自營投資板塊2023年收入大漲173.71%。

「自營業務繼續發揮公司利潤穩定器作用。」西部證券稱,2023年,公司自營投資板塊實現利潤總額16.44億元,同比增長192.00%。中國證券業協會相關數據顯示,公司證券投資收益在全行業排名第12位、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排名第26位。

反觀收購標的,國融證券在2022年出現虧損。年報顯示,國融證券2022年實現合併營收6.98億元,同比下降51.63%,合併凈虧損2.57億元。不過,2023年國融證券實現合併營收9.67億元,同比增長38.42%;合併凈利潤4185.34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其中,國融證券2023年債券承銷業務收入創歷史上第二高業績,全年主承銷各類債券63隻,承銷規模184.84億元,同比增長25.17%。從員工人數來看,截至2023年,國融共有1377名員工,經紀業務系統員工830人,佔比超6成,投資銀行業務279人,佔比20.26%。

券業資深人士王劍輝對貝殼財經記者指出,國融證券屬於小型券商,但是其經紀業務收入佔比較高,營銷能力相對較好,此外,國融證券在投行、債券承銷方面表現較好。西部證券收購國融證券,兩者各業務條線互補空間比較大。

從資產端來看,截至2023年末,西部證券資產總計962.21億元,國融證券資產總計176.75億元,若併購整合完成,「西部+國融」總資產或超千億元。

收購面臨股權凍結難題,券商行業併購按下「加速鍵」

「證券行業同質化競爭依然明顯,業務集中度不斷提升,中小券商彎道超車的壓力和難度不斷加大,證券公司開展橫向整合併購已成為打造強大金融機構的戰略趨勢。」西部證券在2023年年報中稱。

西部證券雖有收購意圖,但國融證券卻有問題難解。工商資料顯示,國融證券股東北京長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安投資」)已被列為被執行人。企查查顯示,其所持有的國融證券部分股權被凍結。

西部證券擬收購國融證券控股權 千億資產整合面臨股權凍結難題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截圖

西部證券擬收購國融證券控股權 千億資產整合面臨股權凍結難題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企查查截圖

國融證券的股權問題要追溯到八年前的ipo融資對賭舊案。

2016年,原日信證券增資擴股、完成改制並更名為「國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普潤星融股權投資合夥企業等5家公司以4.98元/股的價格從侯守法旗下的長安投資手中受讓了3.26億股國融證券股份。控股股東長安投資承諾如果國融證券五年內未上市,則回購股份。

在此期間,國融證券未能成功上市,觸髮長安投資回購義務。此後,多位中小股東一同將長安投資推上被告席,長安投資面臨巨大的資金周轉壓力。2021年4月,青島國資旗下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曾與長安投資集團達成意向,以68.42億元總價對國融證券控制權發起收購,但最終未能完成。

王劍輝指出,國融證券近年來經營狀況不容樂觀,西部證券業績也呈現波動態勢,這次收購會給西部證券帶來一些挑戰。但若順利併購整合,雙方「1+1>2」的優勢將會在中長期經營過程中得到體現。

今年以來,券商行業併購整合按下「加速鍵」。5月14日,國聯證券宣布擬募資20億收購民生證券100%股權;5月8日-5月10日,浙商證券三天內連發兩則計劃參與國都證券股份競拍的公告。

6月19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表示,支持上市公司運用各種資本市場工具增強核心競爭力,特別是要發揮好資本市場併購重組的主渠道作用,助力上市公司加強產業橫向、縱向整合協同。

早在今年4月,國務院發佈新「國九條」並明確提出,支持頭部機構通過併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中小機構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

華龍證券分析師楊曉天認為,券商行業併購重組仍然是2024年投資主線,頭部券商通過併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做優做強,中小券商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的行業特徵得到進一步驗證,券商板塊併購重組將持續發酵,行業將持續受到併購重組事件催化。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徐雨婷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盧茜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2024年養老金即將迎來調整,哪些人會多漲錢?看看有你嗎 - 天天要聞

2024年養老金即將迎來調整,哪些人會多漲錢?看看有你嗎

2024年養老金即將迎來調整,哪些人能多漲錢看看有你嗎?2024年養老金即將迎來調整,哪些人可以多漲錢?來看看有沒有你。每一年養老金的調整都知道是根據三結合的原則,這裏面包括了定額調整、掛鈎調整和傾斜調整相結合的原則來進行。
FF宣布重獲納斯達克上市合規的計劃,並承諾按時提交財報 - 天天要聞

FF宣布重獲納斯達克上市合規的計劃,並承諾按時提交財報

消息顯示,Faraday Future宣布公司重獲納斯達克上市資格的計劃,董事會已批准了一系列提案,包括實施公司普通股反向股票分割、增加授權股份為戰略融資掃清障礙。FF表示,公司為重獲納斯達克上市合規要求,已向納斯達克聽證小組提出聽證請求,
堅定國際化,明星企業Shein何錯之有? - 天天要聞

堅定國際化,明星企業Shein何錯之有?

/量子連線-帶你進入商業與科技的前沿認知/出海,已經是中國商業的大勢所趨。最近我接觸的企業不是已經出海,就是創始人正緊鑼密鼓的帶着團隊在參加各種出海學習營,摩拳擦掌。特別是幾位消費領域創始人,他們表示在國內瘋狂內卷的當下,出海不但競爭少,而
百邦科技詭異暴跌!薦股截圖引「殺豬盤」質疑,公司:基本面穩定,不清楚原因 - 天天要聞

百邦科技詭異暴跌!薦股截圖引「殺豬盤」質疑,公司:基本面穩定,不清楚原因

社交媒體上的薦股截圖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玫 陳鋒 北京報道6月27日10:58分左右,百邦科技(300736.SZ)股價直線跳水後封板跌停,引發市場關注。部分投資者在股票拉高階段買入後遭受損失。此後,有股民在社交網絡曬出了一些截圖,引發「殺豬盤」質疑。相關截圖內容顯示,有多個股票群內「老師」在百邦科技股價...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內再破7.3關口,「7.3底部區間」還有效嗎?業內:可以密切關注人民幣中間價的變動 - 天天要聞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內再破7.3關口,「7.3底部區間」還有效嗎?業內:可以密切關注人民幣中間價的變動

每經記者:趙景緻    每經編輯:馬子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破7.3關口,「7.3底部區間」還有效嗎?在昨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跌破7.3關口,創年內新低後,今日盤中再次突破了這個關鍵點位。從走勢來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自本月初開始走弱。截至6月27日19時,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報價為7.299,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報價為7....
貨基收益率跌破1.5%,能否穩住? - 天天要聞

貨基收益率跌破1.5%,能否穩住?

今年以來,隨着無風險資產收益率的持續走低,「餘額寶」「現金寶」等貨幣型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行。截至6月26日,證監會確認的13隻重要貨幣市場基金的7日年化回報平均收益率為1.5275%,已逼近1.5%關口,個別貨幣基金跌破1.5%。
泰隆銀行在滬網點首設貴金屬服務專區 - 天天要聞

泰隆銀行在滬網點首設貴金屬服務專區

圖說:泰隆銀行在上海的首個貴金屬服務專區開門迎客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碩)6月26日,泰隆銀行在上海的首個貴金屬服務專區在其松江支行正式開門迎客。泰隆銀行上海松江支行行長羅毅在開業致辭中表示,泰隆銀行自成立以來,一直專註於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擁有遍布多個省份的分支機構和員工,多次獲得國家級榮譽...
加密貨幣:金融領域的未來走向 - 天天要聞

加密貨幣:金融領域的未來走向

近些年來,加密貨幣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熱烈的討論。從科技愛好者到普羅大眾,再至主流金融機構,均在深入探尋這種新型數字貨幣所蘊含的潛力以及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