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永雄不再做具體催收,互金協會推業務指引:金融催收能否走出灰色地帶?

2024年05月17日08:20:48 財經 3391

2024年4月下旬,國內最大催收公司湖南永雄資產管理集團(永雄集團)宣布,不再從事具體催收業務,將徹底轉型成為一家幫助催收行業及催收公司發展的科技服務型公司。

作為催收行業頭部企業,永雄集團的進退類似風向標,其既往的騰挪空間也為催收產業畫出一條並不明晰的邊界。

從赴美上市未果,到179名員工被安徽警方跨省帶走,再到如今轉型,永雄集團始終為輿論關注。

永雄集團實控人譚曼近日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該集團吉首分公司案件,已經由檢察院起訴到了法院,檢方起訴了公司的26名員工。其他三家公司的案件,都還在審查起訴階段。

安徽公安廳稱,本案仍在偵辦過程中,警方沒有透露更多細節。

催收巨頭永雄宣布不再做催收具體業務,而中國金融業不良債合法催收路徑又在哪裡?

5月15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佈《互聯網金融貸後催收業務指引》(簡稱《指引》)。網絡信貸催收制度籬笆已然紮緊,是否有效尚需檢驗。

巨頭永雄不再做具體催收,互金協會推業務指引:金融催收能否走出灰色地帶? - 天天要聞

安徽警方查處十餘家湖南催收公司,檢方控為「惡勢力組織」

長沙市嶽麓區芯城科技園7棟緊鄰旺龍路,曾是永雄集團總部所在地,如今招牌已經被拆除,玻璃牆上貼着「整棟租售」的紅色大字。

巨頭永雄不再做具體催收,互金協會推業務指引:金融催收能否走出灰色地帶? - 天天要聞

譚曼說:「永雄集團高峰時期員工人數為1.7萬人,現在只剩下三十幾個。」

永雄集團稱,2023年4月3日、4月10日和5月19日,安徽警方相繼介入集團衛成公司吉首分公司,集團懷化分公司、湘潭分公司和邵陽分公司調查,共將179名員工強制帶往安徽,並分別採取監視居住、取保候審、刑事拘留、逮捕等刑事強制措施。目前,共有3名員工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批捕。

資料顯示,銅陵警方對永雄集團吉首分公司執法的原因,是銅陵市銅官山區行政執法局幹部卞某的舉報。經查,卞某總計拖欠金融機構44450元。吉首分公司受託催收後,卞某於2023年1月9日申請減免,獲批減免至15600元,減幅達65%。2月2日後,催收員聯繫不上當事人。

馬鞍山警方對懷化分公司執法的原因,是安徽國企馬鋼集團員工楊某對懷化分公司離職員工姜佳濤的舉報。經查,楊某總欠款29584.78元。催收員先後對其本人和妻子進行催討,最終在其本人申請下將債務減免至10398元,減幅達65%。

馬鞍山警方辦理懷化分公司案件時,先後凍結了三個賬戶。其一是永雄集團的賬戶,凍結了2071.395347萬元。其二是永雄集糰子公司衛成公司的賬戶,凍結了2757.00852萬元。第三個是懷化分公司的賬戶,凍結了數萬元。

這讓譚曼不忿。譚曼認為安徽警方跨省執法具有趨利動機,「查處一家分公司,卻把子公司和總公司的銀行賬戶資金凍結,這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對經濟利益的追求。」

5月11日,澎湃新聞記者發函至安徽省公安廳,截至發稿時,公安部門尚未回應永雄集團指控的趨利性執法問題。

永雄集團一名高管認為,卞某和楊某均為安徽省國家工作人員,夫妻雙方都有穩定收入來源,其拖欠金融機構貸款僅數萬元,長期不還,大幅度減免後仍不還,屬於典型的「老賴」。

該高管稱,永雄集團湘潭分公司接受的是上海美團金融的委託業務。經調查,美團金融和相關金融監管機構並沒有接收到關於該公司催收員與案件相關的違規催收的投訴。邵陽分公司接受的是重慶馬上消費金融公司的委託。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譚曼介紹,吉首分公司案件已由檢察院起訴到了法院,有26名被告人。其他3家公司的案件,都還在審查起訴階段。

除了永雄集團四家分公司,湖南還有十家催收公司被安徽警方查處,分別是長沙市鑫榮天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湖南眾誠不良資產處置有限公司、湖南誠普法律諮詢有限公司和湖南華威金安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等。

澎湃新聞記者獲悉,2024年4月7日,銅陵市郊區人民檢察院向郊區人民法院起訴湖南衛城吉首分公司總經理孔某等26名被告人,指控他們涉嫌尋釁滋事罪、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等。檢方同時指控這26名被告人為「惡勢力組織」。

而永雄集團則認為,公司是依法註冊的催收公司,作為其分支機構,湖南衛城吉首分公司始終處於永雄集團有效的合規監管之下,根本不可能具有惡勢力組織形成與發展的條件。

譚曼說,公司催收的是純信用消費貸,堅決不做現金貸、p2p這類業務,因為這類公司獲取客戶信息的方式可能不合法、不合規,比如在貸款時抓取借款人通訊錄里的數據且利率很高。

他說:「我們承接的是個人信用消費貸業務,在《信用卡領用條約》中寫得非常清楚,如果借款人產生逾期且沒有履行還款義務,金融機構有權將債務轉給第三方催收機構進行催繳。」

催收公司如何轉型?

在4月17日凌晨的公開信里,永雄集團介紹了該公司去年以來遭遇的危機,以及支持員工維權和啟動戰略轉型的計劃。

永雄集團未來轉型具體做什麼?

譚曼稱,永雄集團將不再從事具體催收業務,而徹底轉型成為一家幫助催收行業及催收公司發展的科技服務型公司,全力推動催收行業陽光化、職業化、法治化、智能化發展,為催收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最終實現「讓世界沒有挽不回的誠信」的願景。

如何推動催收行業陽光化發展?

他說:「以永雄集團微信公眾號為紐帶,形成有影響力的全媒體矩陣,對催收行業進行客觀真實正能量的報道,講好催收行業的故事,傳播催收行業的聲音,消除社會公眾對催收行業的偏見和誤解。」

催收業的惡名由來已久,它給公眾的印象散落在媒體的大面積報道和海量的互聯網評論里。

湖南九展律師事務所李璐律師認為,我國目前沒有實質意義和形式意義上專門的債務催收法律規範,因此在催收手段和過程中,存在邊界不清的問題。「如果讓公眾接受這個行業,合規及法治化建設是必然路徑。」

譚曼聲稱,永雄集團將聚集一批理論實務界權威專家學者,持續深入開展催收行業疑難法律問題研究,為破解催收行業發展難題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這名律師出身、又飽受爭議的企業主說:「幫助催收行業籌備成立具有公信力的行業協會,促進行業內部交流與合作,建立數據披露與共享機制,引領催收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一名原催收行業從業者對永雄轉型的可行性表示悲觀。他說:「你要知道,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的是故意欠錢不還的老賴,如何讓他們妥協?大家比拼的是下限。」

金融業催收合法路徑在哪裡?

2019年10月,永雄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書,擬於2019年11月20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衝擊「催收第一股」。2019年11月22日,永雄集團撤回上市申請,上市計劃長期懸擱。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永雄集團在催的逾期貸款總額為446億元人民幣。

催收企業業績連年攀升的背景是中國線上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和銀行個貸不良率的上升。銀登中心2024年1月公布的《2023年四季度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業務統計》顯示,2023年全年,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項目數量達到390單,成交規模達965.3億元,較2022全年的175.7億元大幅增長449.40%。這一趨勢顯示個貸不良率的上升。

數以千萬計的個人,通過刷信用卡和消費貸、小額貸等方式,從金融機構獲取了小額貸款,但又無力償還或者故意不還。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現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紀委書記陸群認為,這個群體的主體並非「兩愁三不保」的困難群眾,而是「寅吃卯糧」的超前消費一族,以年輕人為主。

陸群原為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原副主任,網名「御史在途」,曾以反腐、幫農民工討薪及揭發化工企業惡意排污聞名網絡。

對於這些單筆金額很小的個人不良貸款,金融機構自己催討人力有限、效果很差,通過訴訟催討則成本太高、得不償失,國家有限的司法資源也沒法應付如此眾多的案件。

陸群建議,我們應該學習一些西方國家成功經驗,把個人不良資產委託外包給社會專業機構,成為最佳選擇。去年國家開始探索將個貸不良批量向部分國有資產管理公司轉讓,但國有資管公司同樣只能將業務委託催收公司管理。

2014 年,國家第一次正式將信貸催收服務和應收賬款管理外包服務列入了企業註冊經營範圍。從此,國內正規、專業的債務催收機構湧現。陸群說,從業人員目前保守估計在40萬以上,每年為金融機構挽回的損失以千億計。湖南省合法註冊的債務催收企業有1059家,最高峰時從業人員在5萬以上,規模僅次於廣東、山東,與安徽省大體相當。

陸群認為:「如果債務催收業務本身不具備合法性,那麼國家就應該從行政層面對催收企業予以否定和禁止,更不應該允許其登記註冊。」

陸群表示,中國債務催收企業,不同於以往臭名昭著的民間催討高利貸和賭債的非法組織,屬於合法合理的存在。

《催收業務指引》能指明方向嗎?

5月15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佈《互聯網金融貸後催收業務指引》(簡稱《指引》)。

在催收對象方面,《指引》明確提及,金融機構和第三方催收機構應只向債務人催收,不應向聯繫人催收。聯繫人明確拒絕催收人員的請求或要求催收人員不得再聯繫的,催收人員不應再與其聯繫。

催收時間方面,《指引》提及,通過發送短訊、語音、5g消息等方式開展催收作業的,應符合電信行業相關規範。雙方已事先約定催收時間的,催收作業從其約定。雙方未約定催收時間的,催收作業不應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催收。

《指引》還提及,以語音形式(含智能語音)進行告知式催收,催收頻次應嚴格控制在合理、必要的範圍內,同一金融機構和其合作的第三方催收機構對單一債務人撥通電話頻次每日合計不應超過3次,與債務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在交互式現場催收時,與單一債務人主動有效溝通每日不應超過1次,與債務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未經同意,不應進入住宅等私人場所或債務人所在的相關辦公區域,不應干擾債務人同住家屬的正常生活,不應干擾職場其他人員辦公。

可以說,《指引》對催收行業常見的一些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界定。

中國互金協會以《互聯網金融個人網絡消費信貸貸後催收風控指引》國家標準的主要內容研製了《指引》,待國家標準發佈實施後,將替代《指引》。

而譚曼則從中看出,《指引》進一步承認了催收企業的合法地位。

《指引》詳細列舉了其適用範圍,其規範的對象包括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從事放貸業務的機構(統稱金融機構)自行開展或委託第三方催收機構開展個人網絡消費信貸貸後催收業務。

湘潭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永紅建議,從長遠來看,應對催收行業專門立法,通過法律明確催收行業權利,規範催收行業發展。從當前來看,應由「兩高一部」出台規範性指引,明確債務催收領域刑事案件辦理的要求。

張永紅同時建議,建立「二次徵信」制度並推廣個人破產制度,在催收過程中甄別、確定債務人屬於善意還是惡意,對於善意債務人可以啟動「二次徵信」,即將其從失信人黑名單中移除。

他說,應該允許「誠信而不幸」的債務人進行個人破產,破產後免除其未清償債務。《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已經規定了個人破產制度,這一制度可予以推廣。

「二次徵信與個人破產制度可以對債務人形成正向激勵,也能夠體現國家對善意債務人的寬容和關懷。」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龍江證監局對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黑龍江證監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寶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向哈爾濱湖時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雙笙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