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4月,熱情似火,人流如織,商流如潮。第135屆廣交會於4月15日開幕,這是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春季廣交會。本屆廣交會展覽面積155萬平方米,2.86萬家企業參加出口展,其中新參展企業超4300家,680家企業參加廣交會進口展。截至4月13日,已有來自215個國家和地區的14.4萬名境外採購商預註冊。
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縮影和標誌,廣交會的歷史,堪稱一部濃縮的中國製造、中國商品走向世界的歷史,也是古老大國和全球互利合作的歷史。
從首屆廣交會的19個國家和地區僅1200多名採購商,到目前每屆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萬名境外採購商,自廣交會創辦以來,很多中國企業從這裡走出國門、擁抱世界市場,同樣也有無數全球客商在這裡與中國結緣,找到了發展和上升的機遇。
全球聚焦廣交會,當下更有特殊意義。世界貿易組織最新發佈的報告指出,去年全球貿易下降1.2%,今年則有望「逆轉」,2024年全球貿易預計將增長2.6%。在全球經濟復蘇的關鍵時刻,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將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採取什麼樣的貿易政策,自然舉世關注。
今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5%,外貿「開門紅」為全球市場注入了復蘇信心。外商克里斯托夫·貝納爾坦言,「儘管全球經濟面臨困難,中國仍然表現出難以撼動的優勢和堅定的決心。在中國的經歷令我堅信,中國好,世界會更好……」
萬商雲集,廣交會魅力依舊,但客人們也發現了本屆廣交會的一些新變化。本屆廣交會近2.9萬家參展企業中,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製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等稱號的優質特色企業超過5500家,比上屆增加了20%。與此同時,展區中,智慧生活專區這次大幅擴大,囊括了智能家電、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新興細分領域。
中國新質生產力成果的充分展示,讓客人們看到了擴大合作的更多可能。境外採購商穆拉特·科爾巴西興奮地表示,「中國各行各業發展進步日新月異,不僅提升了我們的產品供應,還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產品應用的認知。」
客人們還發現,這次來廣州,無論貿易還是生活,都越來越便利了。廣州市以本屆廣交會開幕為契機,在入境人士使用銀行卡、現金、移動支付等方面採取了系列舉措,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了支付便利性,全市98%自動櫃員機支持境外銀行卡取現;在服務方面,本屆廣交會設置了100個志願服務崗位,遴選3000名青年志願者上崗服務,為國內外客商提供語言翻譯、場館指引等志願服務……
走過風風雨雨,廣交會已然是國際會展經濟的「常青樹」。「常青樹」開出「新枝」,細節不斷優化,是自信而有活力的表現。而細觀這些變化,變中也有不變,那就是不負擴大開放的初心,堅持互利合作的本色。連接中外的貿易之橋、溝通之橋、友誼之橋,廣交會的這個定位永遠也不會變。
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需要中國。美好的約會,從來都是「雙向奔赴」。廣交會見證了中國對外開放、日益融入世界的歷程,也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攜起手來,一起把國際貿易蛋糕做大,全球共享發展紅利,廣交會不斷優化的細節證明,在這點上,中國有滿滿的誠意,也有堅實的行動。
走過68載的廣交會,再次熱情與世界相擁。廣交會會場上吹來互利合作春風,必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