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三次履新,股份行「最年輕行長」有何壓力

2024年03月22日16:55:17 財經 1973
三年來三次履新,股份行「最年輕行長」有何壓力 - 天天要聞

頂着「股份行最年輕行長」光環,瞿綱的身後,4萬億級的華夏銀行和約4萬名員工,或讓他「壓力山大」。

本周,華夏銀行召開幹部會議,宣布北京信託現任總經理瞿綱擬任華夏銀行行長,其相關任職資格還需要監管核准。這意味着,這名「准75後」上任後將成為目前12 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最年輕的行長。

華夏銀行董事長、行長均來自北京信託

瞿綱出生於1974年11月。南都灣財社記者了解到,瞿綱履歷的「上半場」主要在建行系。他歷任中國建設銀行岳陽分行營業部外匯業務部副經理、經理;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處室負責人;中投信託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組負責人等。

三年來三次履新,股份行「最年輕行長」有何壓力 - 天天要聞

瞿綱(圖片來自北京信託官網)

從2013年時,瞿綱正式加入北京信託,任副總經理,2021年赴北京金控集團任副總經理,兩年後又調回北京信託。2023年3月7日,瞿綱以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擬任)身份出現在北京信託2023年工作會議。

彼時,瞿綱的履新更像是金融反腐風暴下的一次補位。2022年11月,北京信託原董事長周瑞明和原總經理何曉峰均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隨後,北京市國資委委派華夏銀行董事長李民吉臨時負責北京信託的管理工作,以確保該公司經營穩定。

實際上,華夏銀行和北京信託均為北京市國資委管轄的金融機構,李民吉此前也曾擔任北京信託董事長,是瞿綱的上司。

瞿綱的公開言論並不多,主要集中在他擔任北京信託總經理之後。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2024年1月,北京信託在廣州舉辦2024同業機構交流會,總經理瞿綱在致辭中稱,將「堅守信託本源定位,守牢風險底線,紮實推進轉型」。

今年2月4日,在北京信託2024年工作會議上,瞿綱以《先立後破穩中求進 銳意改革 統籌發展 為打造「專業 專註 專屬」新型信託機構而奮鬥》為題作了報告,會議提及將「更加註重頂層設計」「更加註重風險化解」等內容。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簡稱「北京信託」)成立於1984年,註冊資本22億元,是北京市屬大型非銀行金融機構。不過,據銀行間市場公開數據,北京信託2022年實現凈利潤約0.5億元,較上一年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初,深圳市益田集團被債權人申請破產北京信託被波及。今年3月,因涉及旗下一筆25.75億元信託資產的償付問題,北京信託向益田集團和深圳中院分別提出異議,希望撤回破產申請

華夏銀行董監高密集「變臉」

不過,這三年換了三個頭銜,三番履新,對於瞿綱這名「老信託人」而言,華夏銀行依然是一個新舞台。

據觀察,在他此番履新行長之前,華夏銀行董監高接連「換血」,管理層人事調整頗為密集。1月12日,因工作原因,關文傑辭去華夏銀行執行董事、行長等職務,出任北京農商行黨委書記。2月20日,王明蘭辭去華夏銀行監事會主席、職工監事及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關職務;2月24日,韓建紅、唐一鳴被聘任為華夏銀行副行長。3月18日,華夏銀行公告稱,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已核准朱敏擔任該行董事、副董事長的任職資格,其現任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原總會計師、黨組成員。

從 2015 年算起,按照業界不完全統計,華夏銀行迄今已有 40 多位董監高離任,其中因工作原因辭職的董監高佔比近4成。

營收顯現疲態,大額罰單頻現

伴隨高管頻繁變動的,是華夏銀行下降的營收、居高的不良率和大額罰單等挑戰。

官網顯示,華夏銀行於1992年10月在北京成立,是首鋼集團獨資組建成立的全國性商業銀行,是全國唯一一家由製造業企業發起的股份制商業銀行,2003年9月成為全國第五家上市銀行。

據年初披露的業績快報,2023年華夏銀行實現營業收入932.07億元,同比下滑0.64%;實現歸母凈利潤263.63億元,同比增長5.30%。 資產總額4.2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09%。其2023年三季報也顯示,該行營業收入同比下滑2.54%。其中,利息凈收入下滑9.16%;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下滑36.9%。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華夏銀行營收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拉長時間軸看,華夏銀行經營壓力更為明顯。同花順 iFinD 數據顯示,2019-2022 年,其營收增速分別為 17.32%、12.48%、0.59%、-2.15%,處於下滑通道,顯現疲態。

原行長關文傑在此前業績說明會上坦言,營收壓力主要原因是息差收窄,預計後續息差穩定仍存壓力。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3年末,華夏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67%,較2022年末下降0.08個百分點,但在上市銀行中處於偏高位置。抵禦風險能力方面,截至 2023 年三季度末,華夏銀行的三項資本充足指標均有所下滑。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與同期系統重要性銀行 9.98%的平均標準有一定差距。

內控不足也成為華夏銀行的發展掣肘。就在今年2月,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個人經營性貸款管理不到位等多項事由被罰461萬元,五位相關負責人均被警告。時間再往前追溯,去年11月,華夏銀行呼和浩特分行因「辦理經常項目資金收付,未對交易單證的真實性及其與外匯收支的一致性進行合理審查;違反規定辦理結匯、售匯業務的」等問題,被國家外匯管理局內蒙古自治區分局罰款150萬元。同月,華夏銀行杭州分行被國家外匯管理局浙江省分局罰沒234.45萬元。

按照業界的不完全統計,2023年華夏銀行被監管部門罰沒金額超2000萬元,其中百萬元以上罰單多起,涉房貸款是「重災區」。

「雙向奔赴」之路如何走

有業內指出,從這次高管變陣看,華夏銀行可能需要通過高層人事調整,來應對業務挑戰和合規問題,以及尋求新的發展策略和改善業績。

上述問題,都需要新行長瞿綱的「趕考」和「作答」。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與瞿綱搭班子的華夏銀行董事長李民吉今年59歲,曾任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董事、常務副總經理;北京國際信託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一些金融分析人士提醒,李民吉在華夏銀行董事長的任期上將滿 7 年,或將觸及銀行關鍵人員「7 年輪崗期限」的監管紅線。換而言之,這家四萬億股份行的「一把手」是否面臨重大人事調整,尚待觀察。而在此前,李民吉曾提出華夏銀行2024年要做好「三進三穩」,「三進」就是服務實體經濟要進、戰略剛性執行要進、結構調整優化要進,「三穩」即經營安全要穩、經營策略要穩、經營業績要穩。

「三進三穩」能否落實?如何化解營收困局和合規掣肘?華夏銀行與新少帥瞿剛的 「雙向奔赴」之路,依然成謎。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盧亮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龍江證監局對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黑龍江證監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寶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向哈爾濱湖時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雙笙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