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3月7日A股各大指數延續了昨天強勢格局,上證指數上漲1.44%,深證成指大漲2.93%,創業板指數上漲2.37%,科創50大漲3.14%,滬深300指數上漲0.9%,中證500指數飆漲6.32%,中證1000指數大漲4.47%,上證50指數上漲1.09%。
正如閑閑財經之前的論斷,真正能夠推動A股本輪反轉的還是依靠中盤股,中證500、中證1000核心標的指數連續兩日大漲,基本就可以奠定本輪A股長期歷史大底的基石。
當然了,除了北證50指數之外,A股幾乎所有的核心指數都出現了連漲的局面,但看指數走勢來看,非常喜人。
從穩健程度來看,上證50指數走勢最為穩健,底部溫和放量,並且成功做出了雙底,大底雛形已經日漸清晰。其它各大指數儘管均在2月5日刷新了階段性新低,連續兩日放量上攻,跟隨上證50指數做出底部的勝算越來越大。
儘管指數全線上漲,個股分化卻依然十分嚴重。
2月7日盤面,仍有超過3000家出現下跌,其中跌幅超過9%的有687家,個股大跌、並且被死死地封在跌停板上的依然蔚為壯觀。
也就是說,市場分化較為嚴重,呈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閑閑財經粗略統計了一下,在指數大漲仍然堅持大跌的個股,大多數是兩種情況:其一、不在核心標的指數範圍內;其二、業績欠佳,並且存在估值過高的情況。
以上兩項因素說明,在市場一輪大跌後,儘管短期信心開始修復,投資者仍然較為謹慎,首要考慮的是「安全」,再加上後續資金加速配置核心指數標的股票,以至於出現了虹吸現象,尤其是中證500、中證1000連續兩日大漲,已經成了資金高配的關鍵指數。
閑閑財經本人也十分看好這兩個指數的未來走勢,不僅僅是相關標的具備投資價值,更重要的是在2019年那波上漲中,這個關鍵指數並未被市場爆炒,並且近期又被市場下跌拖累幾乎跌回到了原點,長期具有爆發潛力。
時間跨度也值得關注,2019年恰恰又是開啟註冊制改革的年份,股票越來越多,這就意味着選擇越來越多,價值發現變得越來越困難。一個較為便捷的方式是,你必須要在囊中才能脫穎而出。
何謂囊中呢?
那就是你被編入了關鍵的核心指數裏面,一旦被編入指數,就會被指數基金被動配置,公司的核心價值就容易被發現。
我們不妨舉個案例,2022年當特斯拉被剔出標普500指數時,馬斯克就忍不住大罵,稱「ESG是一個騙局」。
被編入關鍵指數,也就意味着上市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被打上了標籤,這是毋庸置疑的。
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A股投資者不會太在意一家公司是否會被納入了關鍵指數,畢竟,內地市場是一個相對高溢價的市場,上市公司是稀缺資源,市場資金整體充沛。長期估值過高的現象,司空見慣,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註冊制改革以來,這種情況正悄然發生着變化,並且A股IPO堰塞湖問題並未因註冊制全面推行而得到徹底疏散,供給端承壓預計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仍將持續。
這將推動A股整體估值持續走低,倘若相關標的公司又未被納入關鍵指數,理論上來講,估值可能會進一步推低,被市場發現的可能性更艱難。而這個過程,一旦達到某一個節點,可能又伴隨着一輪上市公司的退市潮。
綜上所述,A股結構化行情,預計將會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