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私有化」原因探討四:如何評判大型國企的「社會綜合效益」

2023年12月11日10:31:15 財經 1509

近年來,關於經濟發展的「社會綜合效益性」問題,我們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強調「共同富裕」,也是我們的重中之重。

國企「私有化」原因探討四:如何評判大型國企的「社會綜合效益」 - 天天要聞

那麼問題來了,何為「社會綜合效益」?說白了,就是「發展與責任」的系統性總體體現。

但是,在實際發展中,一些人還在片面誤導「社會綜合效益大賬」。還在片面誤導「金錢第一」的一些單一方式。還在繼續片面誤導剩下為數不多的國企「改制」?

那麼,面對就業難,就業質量更難;面對各類資本企業,大部分自身「造血功能」缺失;面對「金錢第一」觀念,帶來「不分青紅皂白」盲目崇拜一些現象等等,如何評判一個實體製造業大型國企,長期穩定的「社會綜合效益性」?

國企「私有化」原因探討四:如何評判大型國企的「社會綜合效益」 - 天天要聞

回頭看看,過去幾十年的國企「改制」及「徹底改制」中,有很多經驗需要總結及「再探討」。

我們還是用事實說話。

例子一,在利稅制度改革為「撥改貸」後。一些科技創新自立自強型,行業龍頭及頭部國企,解決「卡脖子」戰略布局,必然「一夜之間」成為「責任性債務」。

如果「突然」推行學習西方的,所謂「金錢第一」考核制度,就很容易被「一些人」誤導及誤解為所謂所有「國企經營不善」?

誤導及錯判為很多科技創新國企,當時不「改制」,是所謂競爭不過「某某某方面」?

國企「私有化」原因探討四:如何評判大型國企的「社會綜合效益」 - 天天要聞

例子二,如一個行業龍頭科技創新型國企,一邊要完成各種「改革及改制」工作;一邊又要真正重視「發展與責任」。

而且,很多事情「改制後」,在現實發展「生死存亡」中,又基本上都是「頂牛」的…。

如,職工下崗失業問題就是如此。一些企業被盲目推行所謂「減員增效」,「末位淘汰制」等等。

例子三,在很多國企,真正承擔「發展與責任」擔當任務情況下,如果「一夜之間」,馬上用「金錢第一」考核國企,是否真正科學合理?

國企「私有化」原因探討四:如何評判大型國企的「社會綜合效益」 - 天天要聞

如一個行業龍頭科技創新型地方大型國企。經歷「所有情況」後,還能夠確保10000人左右職工穩定就業,幾萬家屬穩定生活。在確保各種稅收情況下,即使短期「不盈利」,就「徹底改制」,是否需要再探討?

再如,同樣情況下,有些地方上綜合類大型國企,可能短期市場「波動」影響。暫時「不盈利」或者「盈利少」。難道就拿「眼前利益」去「衡量」長期穩定發展模式?然後就「徹底改制」?

事實證明,2000年左右,有不少規模以上地方國企,剛剛被「徹底改制」。結果「馬上」失去了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紅利」,被動錯過了一些「新經濟增長點紅利」等等。

國企「私有化」原因探討四:如何評判大型國企的「社會綜合效益」 - 天天要聞

於是,「一私就靈」,就被「一些人」長期「輿論氛圍」…。

更關鍵是,本來當時一些部委,正在陸續計劃性調控「落後產能」。

結果大量「眼前利益」面前,就無形中產生「各自為政」現象。

造成計劃淘汰「落後產能」工作,有些反倒「形成規模」現象。導致現在的「行業內卷嚴重」,一些問題「難上加難」…。

如,當年出現的一些「地條鋼」問題,以及嚴重「犧牲環境」問題,「亂批亂建」等等,就是如此。而且,當時不少媒體也是經常曝光…。

國企「私有化」原因探討四:如何評判大型國企的「社會綜合效益」 - 天天要聞

還有一個重點需要再探討:就是有些科技創新自立自強型頭部製造業國企。自身受到「責任擔當性債務」影響。短期市場「不盈利」或者「少盈利」。

但是,研製成功的「卡脖子」,為「十大重點行業」,降低不少採購國外產品成本的「大賬」,算不算「功勞和成績」?是不是打造國內成熟產業鏈

例如,某行業龍頭科技創新大型國企。研製成功的「卡脖子」產品,價格比西方同類型產品降低10000元左右每噸。

如果一個大型製造業企業,年用量3000噸左右。成本是不是節約3000萬?

國企「私有化」原因探討四:如何評判大型國企的「社會綜合效益」 - 天天要聞

一些年用量500噸的中小型企業,採購成本如果節約500萬。是不是困難時期,就會減少一些「輸血模式」?

是不是就會少一些「減員增效」?

是不是能夠給普通勞動者,多一些生活保障?

是不是能夠確保「消費長期穩定拉動」?

是不是能夠確保不少普通「打工仔」,不用長期「背井離鄉」等等,等等…。

更關鍵是:「盲目徹底改制」一些大國企,不但造成部分職工下崗失業。同時,上下游產業鏈上不少「民營中小微企業」的「鐵飯碗」,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國企「私有化」原因探討四:如何評判大型國企的「社會綜合效益」 - 天天要聞

如,「三角債」問題,時至今日,仍然無法解決等等。

例子很多,不一一介紹評說。

總之,科學合理評判一個大型國企,單一「金錢第一」去「考量」。就會帶來「社會綜合效益性大賬」缺失。回頭看看,很多問題出現,就是現實例子。

還是那句話,國企不是不能「私有化」,也是一定時期「計劃性調節多元化發展手段」,但是不能「不分青紅皂白」…。

探討點,如何科學合理評判地方上,一個大型國企的「社會綜合效益性大賬」?一些地方上,為何現在自身「造血功能」缺失…?

#來點兒乾貨#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臨港新片區:發佈再保險、國際航運、生物醫藥3個領域數據出境操作指引 - 天天要聞

臨港新片區:發佈再保險、國際航運、生物醫藥3個領域數據出境操作指引

5月9日,在臨港新片區數據跨境服務中心成立一周年活動上,再保險、國際航運、生物醫藥3個領域數據出境操作指引發佈。澎湃新聞記者獲悉,上述操作指引將配合相關領域負面清單使用。後續臨港新片區將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公募基金、證券、電池護照等領域,不斷拓展操作指引覆蓋度,更好解決企業實際需求,指導數據處理者...
背靠百億資本大佬,四川嘉道博文擬出資5.93億入主*ST長葯 - 天天要聞

背靠百億資本大佬,四川嘉道博文擬出資5.93億入主*ST長葯

微成都報道 歷時三個多月,*ST長葯(300391.SZ)意向投資方終於浮出水面。5月8日,*ST長葯發佈公告稱,公司和臨時管理人分別與產業投資人四川嘉道博文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嘉道博文」)等六家機構簽署重整投資協議。根據協議,投資人將通過「現金注資+資源導入」方式協助公司清償債務、恢復持續經營能力。在投資人中,...
4月外貿數據,公布了! - 天天要聞

4月外貿數據,公布了!

原創 劉博團隊對等關稅,到底對進出口產生了哪些影響?萬眾矚目的4月的外貿數據,今天公布了。今年1到4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14萬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出口8.39萬億元,增長7.5%;進口5.75萬億元,下降4.2%(均為人民幣)。下圖是中國(內地)跟主要國家和地區之間按照美元計算的外貿數據。大家更關心4月單月...
V觀財報|瑞豐光電收監管函 - 天天要聞

V觀財報|瑞豐光電收監管函

中新經緯5月9日電 深交所網站9日發佈關於對深圳市瑞豐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瑞豐光電」)及相關當事人的監管函。
庄士機構國際發盈警,預期年度股東應占虧損約5.8億港元至6.4億港元 - 天天要聞

庄士機構國際發盈警,預期年度股東應占虧損約5.8億港元至6.4億港元

智通財經APP訊,庄士機構國際(00367)發佈公告,本集團預期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取得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約5.8億港元至6.4億港元,而去年則取得虧損約9.32億港元。根據現時可取得的未經審核財務資料分析,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虧損乃主要由於確認本集團投資物業的公平值虧損;確認本集團待售物業以及位於中國的...
易點天下向118名激勵對象授予1088.125萬股限制性股票 - 天天要聞

易點天下向118名激勵對象授予1088.125萬股限制性股票

智通財經APP訊,易點天下(301171.SZ)發佈公告,公司審議通過了《關於調整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相關事項的議案》《關於向激勵對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議案》,確定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日為2025年5月8日,向符合授予條件的118名激勵對象授予1088.125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12.28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