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正式交付,中國船舶工業再次邁向新的高峰。這標誌着中國在大型郵輪建造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僅展示了中國科技實力,更是中國造船業的一大里程碑。從郵輪的巨大規模到建造過程中的技術創新,中國的造船業正以令人矚目的速度崛起,成為全球第五個具備建造大型郵輪能力的國家。
「愛達·魔都號」:中國巨輪的誕生
「愛達·魔都號」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與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及其所屬愛達郵輪有限公司聯手打造的一艘大型郵輪。該郵輪總噸位高達13.55萬噸,長達323.6米,寬37.2米,最大高度更是達到72.2米。
令人驚嘆的是,船上搭載了107個系統、5.5萬個設備,包含2500萬個零部件,完工敷設了4750公里的電纜。船上共有2125間客房,可容納5246名乘客,並配備了高達16層、面積4萬平方米的生活娛樂公共區域。這一規模不僅讓「愛達·魔都號」成為中國造船業的亮點,也使其在國際郵輪建造領域脫穎而出。
技術突破:從重量到複雜線纜
在「愛達·魔都號」的建造過程中,重量成為了一個極為敏感的因素。郵輪船身自重約6.5萬噸,而每增加1噸的自重,就相當於減少登船物資或人數。為了從源頭控制重量,該郵輪大量採用了4毫米到8毫米的薄形鋼板。
外高橋造船甚至專門打造了生產薄板的智能車間,運用激光切割、激光複合焊等先進技術,提升了薄板調運、切割、加工和建造的效率與精度。這不僅體現了中國船舶工業在技術創新上的巨大努力,也為中國郵輪建造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際水平:中國郵輪走向世界
在對海外郵輪建造技術的消化吸收、融合創新的過程中,中國船舶工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郵輪建造體系和標準。這一突破使得中國能夠製造出完全符合國際標準的大型郵輪,從而成為繼德國、法國、意大利、芬蘭後全球第五個具備建造大型郵輪能力的國家。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表示,中國已經具備同時建造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大型郵輪的能力,這種能力全世界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這不僅是中國造船業的一大進步,更是中國科技實力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體現。
國產化進程:從零部件到整機
郵輪的國產化並非一蹴而就,儘管「愛達·魔都號」標誌着中國大型郵輪建造取得巨大成功,但國產化率並非百分之百。例如,動力系統採用的五台柴油發動機來自德國MAN公司,而包含螺旋槳在內的推進器則是ABB公司提供的Azipod 33MW電力推進系統。
這也讓我們聯想到早期中國高鐵的發展歷程,當初的和諧號在國產化過程中也使用了許多進口零部件。不過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國內產業的發展,國產化率逐漸提高,目前中國高鐵直至實現了各種制式和標準的統一。
未來展望:中國造船業再創輝煌
「愛達·魔都號」的交付是中國造船業的一大里程碑,同時也是中國科技實力的重要體現。中國船舶工業已經成為全球造船業的重要力量,不僅能夠建造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如今還成功打造出大型郵輪。這使得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的地位更加鞏固。
老斜說
目前全球能夠同時建造航母、大型郵輪、LNG船的國家,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這不僅讓中國成為製造業的強國,更是郵輪產業在國際市場上走向獨立自主的標誌。表明中國的造船業正以堅實的步伐走向世界,未來我們將更期待中國造船業在國際舞台上取得更多突破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