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資本被查給股市指出一條明路:必須減少資本對上市的干預

2023年11月11日23:30:06 財經 1969

11月8日,隆基綠能發佈公告,根據《證券法》等有關法律規定,證監會決定對隆基綠能股東HHLR立案。

這裡所說的HHLR是高瓴資本旗下的一家企業,2020年,HHLR受讓隆基綠能股東李春安6%股份並於2021年一季度進入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5.85%。

高瓴資本被查給股市指出一條明路:必須減少資本對上市的干預 - 天天要聞

但是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隆基綠能的整體股價一直呈下降趨勢,為了避免損失擴大化,於是HHLR就想方設法減持,但他們在減持的過程當中卻存在一些違規行為。

2023年3月,HHLR將持有隆基綠能0.85%的無限售流通股參與了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按照公告披露,HHLR持股比例應由5.85%減少至5.00%。

然而到了2023年第1季度末,HHLR持股比例卻減少至4.98%,低於5%的關鍵分水嶺。

更讓人感到驚訝的是,根據隆基綠能三季報披露報告顯示,高瓴資本通過轉融通方式出借的股份已全部到期歸還,歸還後,HHLR持股比例為4.98%,相比出借前5.85%持股比例減少0.87%,但是在此之前,HHLR並沒有披露任何減持信息,這明顯違反了持股超過5%的大股東必須履行披露義務。

高瓴資本被查給股市指出一條明路:必須減少資本對上市的干預 - 天天要聞

那HHLR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把0.87%的股份給減持,而且不用披露呢?原來他們就是利用了轉融通的一些漏洞進行操作。

高瓴通過轉融通等操作使得持股比例下降到4.98%,從而規避大股東減持信息披露義務,持股比例低於5%之後,他們就趁着這個間隙直接減持隆基綠能的股份,而且因為持股比例低於5%,所以不用披露信息,避免披露信息導致股票下降造成損失,這個算盤打的真夠精。

實際上在股市當中通過融資、融券、轉融通等方式減持規避規則的並不只是高瓴,很多資本機構都有可能存在。

通過觀察各大上市公司的IPO,大家會發現在上市之前的2~5年,這些上市公司會引入很多資本投資機構,這些資本機構有資金,有資源,懂規則,懂漏洞,畢竟他們是專業玩資本的。

高瓴資本被查給股市指出一條明路:必須減少資本對上市的干預 - 天天要聞

在這些投資機構介入之後,一家企業就會被包裝得很成功,短期內不論是業績還是利潤都會大幅增長,但至於這些業績到底是真實的還是通過一些違規手段包裝出來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資本機構把即將上市的企業包裝得很成功的樣子,目的就是為了抬高市值,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企業IPO的時候,市盈率都很高,動不動就達到四五十以上,個別企業甚至達到六七十以上,這跟一些成熟市場IPO只有十幾二十的市盈率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對於這種高市盈率,明顯違背了企業的價值,註定是空中樓閣,其潛在的風險是非常大的,一旦上市之後大概率會出現下跌。

對這種風險,我相信參與企業前期投資的這些資本機構最清楚不過了,所以在上市之後他們也擔心自己手頭的市值會縮水,於是他們就開始想盡各種辦法去及時套現。

但是按照現在股市的相關規則,大股東一般都會有一個禁售期,在禁售期之內是不能隨便賣股票的。

但這也阻止不了一些資本機構減持的步伐,他們仍然可以通過融券,轉融通等各種方式來規避大股東減持規則,這樣就可以對沖股票下跌帶來的損失。

高瓴資本被查給股市指出一條明路:必須減少資本對上市的干預 - 天天要聞

利用這些漏洞,在很多企業IPO之後,一些大股東以及資本機構就忙着通過融資、融券、轉融通等方式將手頭的股票在高位的時候借出去,然後再通過自己的代理人從券商融券做空賣出,錢直接落地為安。等大股東禁售期到了,他們再賣給代理人,代理人再還給券商,從而完成了閉環交割,順利實現在高位減持,最終所有的損失只能由散戶來承擔。

那如何規避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除了進一步完善融資、融券、轉融通各種規規則上的漏洞之外,我認為要從根本上避免一些違規操作,還是得從IPO之前的企業基本情況做起。

不能讓一些私募機構等資本過度干預企業的IPO運作,我始終相信資本是逐利,是典型的機會投資者,他們只想獲得短期的利益,不可能跟企業長期共同成長。

為了實現短期利益最大化,他們肯定是通過各種包裝,然後利用各種規則漏洞來實現利益最大化,所以很多企業在資本的包裝之下,上市的時候市盈率很高,股票很高,但上市之後業績各方面並不理想,所以導致股價一降再降。

想要避免這種情況,我認為需要讓上市公司回歸到價值的軌道上來,不能讓資本過度的包裝,只有讓企業真正回歸到價值軌道,上市是為了促進企業的成長,上市之後企業業績能夠持續快速發展,這才能真正的讓股民受益,讓股市健康。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龍江證監局對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黑龍江證監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寶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向哈爾濱湖時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雙笙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