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楊雨萊 發自澳門
「大灣區有很好的政策,有很好的國際化人才,有很好的製造業基礎,在世界上幾乎很難找出這樣一個地方。」
「在大灣區幾乎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任何產品,小到五金工具、汽車配件,大到工業機械人、無人機、新能源汽車……」
9月14日,多國工商界代表參與了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處處都是這樣的誇讚。大灣區能夠獲得多國工商界代表的誇獎背後,要得益於粵港澳三地工商界搭建了一個全球性的經貿交流平台。
本次大會在澳門舉辦,主題為「大灣區、大戰略、大交流、大發展」,由中國貿促會、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主辦,廣東省貿促會等單位承辦,聚焦數字經濟、綠色金融、文旅會展、互聯互通等中外工商界關注的熱點議題。

圖為粵港澳大灣區工商大會論壇現場 圖片來源:主辦方
工商界代表期待與大灣區展開更多合作
大會期間,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了多位外國工商界人士。多國工商界代表高度讚揚了粵港澳大灣區在推動國際經濟合作發展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表達了外資企業渴望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行互聯互通、深化合作的美好期盼。
RCEP的生效將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帶來新機遇,菲律賓貿工部也在積極向小型企業宣講這一自貿協定帶來的巨大潛力。「一直以來,我們有許多參訪團到大灣區進行雙邊交流、簽訂自貿協議。我們在未來渴望繼續跟大灣區進行合作,促進雙邊經濟發展。」菲律賓貿工部部長阿爾弗雷多·帕斯誇爾說。
而來自阿拉伯地區的阿拉伯農工商會總聯盟秘書長哈立德·哈納菲也表達了對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的熱情。
在哈立德·哈納菲看來,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重要的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在吸引世界各地、各行各業的人共同參與建設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灣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舉辦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正是大灣區邁出的重要一步,期待阿拉伯國家工商界能夠與大灣區展開更多合作。
據了解,中國是阿拉伯國家第一大貿易夥伴國,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在旅遊、食品、高新技術、金融等領域有很大合作發展空間。目前,阿拉伯地區已有18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未來中阿貿易合作大有可為。
與會的國外工商界代表還重點提到了外資企業與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在不同領域的深入合作交流。
「外資企業對大灣區作為科技、汽車、金融、零售、航空航天等各個領域經濟中心潛力的信心不斷增強。 」法中委員會秘書長林碧溪舉例,在上個月,世界五百強法國企業威立雅環境集團正式在大灣區設立總部,同時諸多法國著名品牌如施耐德電氣等公司決定在大灣區開展業務,這次大會讓林碧溪再次看到了大灣區的無限潛力和活力。
數據顯示,2022年胡潤中國外商投資企業的百強榜當中,對中國經濟貢獻較大的100家外商企業,超過9成已經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了子公司。
大灣區活力背後離不開政策和營商環境優勢
本次大會發佈的《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也顯示,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呈現三大主要特點。一是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力度大。二是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熱情高。三是國際工商界在大灣區投資範圍廣。
《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指出,國際工商界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就業機會的提供者、前沿技術創新的推動者,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趙萍分析稱,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支持政策覆蓋範圍非常廣,包括了營商環境、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現代產業、通關服務、創業就業以及財稅支持等相關政策。「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多重政策疊加的優勢,這對於國際工商界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
當然,不少國外工商界代表都表達了同一個觀點:粵港澳大灣區的無限潛力背後,離不開中國積極開放的貿易政策和高效透明的營商環境。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高級副會長馬修在大會現場和與會嘉賓探討了《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中24條穩外資政策措施。馬修認為,「外資24條」進一步優化了外國投資者來華投資的商業環境,大力增強了外資企業在華髮展的信心。
「在積極開放的交流中,相信粵港澳大灣區在未來將吸引到多元化的外來資金、企業和資源,成為一個互聯互通、貿易合作的可持續化發展的平台。」馬修說。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新征程上將迎來新機遇。中國貿促會將充分發揮聯通政企、融通內外、暢通供需功能,織密服務企業網,擴大國際朋友圈,積极參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好助力各國各地區工商界搶抓大灣區發展的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任鴻斌說。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