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基金報記者 馮堯
7月13日,華為在2023創新和知識產權論壇上公布了其包括手機、Wi-Fi和物聯網專利許可費率。據記者了解,華為對4G和5G手機設置的許可費率上限分別為每台1.5美元和2.5美元。截至目前,華為已累計簽署近200項雙邊許可協議。
華為多位人士在論壇上闡述了其在專利方面的態度。記者在論壇中了解到,華為對專利許可採取平衡的策略,反對過高的專利收費,支持合理專利保護和技術分享。
公布多項專利收費
根據華為方面公布,其對4G和5G手機設置的許可費率上限分別為每台1.5美元和2.5美元,對Wi-Fi 6消費類設備設置的許可費率為每台0.5美元。
此外,對於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的設備,華為設置的許可費率是凈售價的1%,每台費率最高不超過0.75美元,而對於通過物聯網增強聯接的設備,許可費率則為每台0.3–1美元。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華為已累計簽署近200項雙邊許可協議。此外,超過350家公司已通過專利池獲得華為專利許可。數據顯示,華為2022年專利許可收入為5.6億美元。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華為歷史上累計支付的專利許可費約是許可收入的三倍。
截至2022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2萬件。華為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9773億元,2022年,研發費用支出約為1615億元,佔全年收入的25.1%。2022年底,華為研發員工約11.4萬名,佔總員工數量的55.4%。
記者在論壇中獲悉,華為已與三星、OPPO等科技企業以及梅賽德斯-奔馳、奧迪、寶馬、保時捷、斯巴魯、雷諾、蘭博基尼和賓利等汽車製造商達成了專利許可安排。
反對過高專利收費
在此之前,有消息稱華為向約30家日本中小型企業徵收專利技術的許可費,這些企業多是從事製造無線通信模塊組件領域的製造商。
隨後,華為方面也對此予以回應。該公司表示,對於華為而言,通過專利許可來獲取收益並不是目的,而是研發創新的結果。華為堅信專利制度的本質是鼓勵創新,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該公司的核心價值是向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在此次論壇中,華為副總裁、知識產權部部長樊志勇也闡述了華為專利策略。他表示,華為對專利許可採取平衡的策略。「收取合理的專利許可費會激勵創新,推動創新成果的應用。」
在他看來,建立一個保護創新者、讓創新者得到合理回報並鼓勵他們持續創新的良性循環是可持續創新的關鍵。
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也表示,華為堅信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並注重自有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尊重他人知識產權,尋求平衡的知識產權策略。他同時表示,華為反對過高的專利收費,支持合理的專利保護和技術分享。
據他透露,華為與全世界主要ICT企業達成了專利交叉許可,並積極通過自身實踐致力於行業和國家的創新和知識產權環境的完善。在他看來,華為始終堅持以開放、合作、共贏的態度,與產業夥伴一同構建人類共同發展的生態系統。
不能為收費而收費
實際上,通信行業是一個標準化程度非常高的行業,但對於具體的專利收費問題,行業中卻沒有統一的標準,但要求秉持「FRAND(公平、合理和無歧視)」原則。
此前,從全行業來看,愛立信對5G多模手機的專利費標準主要根據手機銷售價格不同而有所調整,專利費用在每台2.5美元到5美元之間;諾基亞在2018年表示,5G SEP組合的許可費上限為每台設備3歐元。
早在去年4月,華為便在心聲社區公開了一則由任正非簽發的《專利許可業務彙報》會議紀要。
紀要中提到,專利制度的本質是激勵創新,促進技術公開並被業界公平廣泛地使用,從而推動產業繁榮和社會進步。華為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知識產權價值觀,樹立公司的創新者形象,同時也利於公司的可持續、有質量地發展。
同時,該紀要還提到,「專利收費不能為了收費而收費,但同時也不能要得太低,要得低了,就遏制了整個社會的創新,沒人願意再投入研發了,會形成我們的事實壟斷,也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投入研發的人,都期望收入比投入要多一點,投入研發必然有很多失敗,失敗的費用也要包含在成本里,這樣大家才會願意持續投入深度研發,形成正循環。」
編輯:小茉
審核: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