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貝藝
今年以來,濟南槐蔭區按照市委建設「強新優富美高」現代化強省會要求和全市「項目突破年」部署,優化「125510」發展思路,把今年確定為全區「抓項目強產業攻堅提升年」,開展產業升級、項目建設、創新驅動、工業增長等「十大提升行動」,聚焦關鍵點、找准突破口、拼出加速度、創出新高度,以項目大突破推動產業大提升,以產業大提升推動經濟大發展。

抓實大項目、大產業建設
打造黃河流域首屈一指千億級產業集群
產業布局如對弈下棋,落子精準與否涉及長遠,牽動全局。越是拼經濟,越要錨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越要以項目和建設的高質量確保發展的高質量。
槐蔭區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着力構建以醫養健康、先進材料、智能製造三大產業為主導,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旅遊、商務會展、汽車消費四大產業為特色,以現代物流、現代金融兩大產業為支撐的「342」現代化產業體系。同時,致力於打造黃河流域首屈一指的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高地和千億級產業集群。
國際眼科與視光醫學院、「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臨床手術機械人培訓中心、艾盟國際模式動物克隆中心等11個國際合作項目落戶,樹蘭(濟南)國際醫院全面收尾……濟南國際醫學中心建設如火如荼進行中,片區高質量發展正闊步邁入加速突破、加速躍升、加速蛻變的新階段。

作為省市區共建的重大健康產業項目,濟南國際醫學中心是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生動實踐,是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現代化強省會的重要載體,也是濟南市「項目突破年」的主陣地之一。目前,濟南國際醫學中心累計開工建設重點項目54個,開工面積約836萬平方米,實現總投資約741億元。為聚力提速重點項目建設,槐蔭區堅持「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定位不動搖,加快產業導入,以速度拼成效、以效率搶先機,促進醫養健康產業迭代升級和高端特色項目加快落地。
半導體產業是槐蔭區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當前,槐蔭區有打破國際壟斷、佔領國際制高點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行業領軍企業天岳先進,作為先進材料產業的「鏈主企業」,已吸附23家上下游配套企業落戶槐蔭區;作為槐蔭區智能製造產業的「鏈主企業」和全球三大數控衝壓裝備製造商之一的濟南機床二廠,2022年簽約合同額突破百億大關,今年1-5月份累計完成產值35.1億元,同比增長50.2%,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2.1%。
一組數據來看,槐蔭區工業經濟展現出充分的韌性和活力,今年1-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4%,指標增幅繼續位居全市前列。
瞄準創新「牛鼻子」
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抓住創新的「牛鼻子」,才能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槐蔭區堅持向創新要動力,在傳統工業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累累碩果。智能製造領域,濟南二機床集團緊盯「百億產出」目標,加大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力度,今年1-5月產值同比增長50.2%。先進材料領域,天岳先進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今年又高起點謀劃推動擴產能項目,致力於打造全亞洲最大的碳化硅襯底生產基地。元山電子二期功率模組產業化項目實現高質量突破,擬建設高溫高功率全碳化硅模塊生產線,預計10月底完成所有設備進廠,年底前完成單機調試和投產。
好的企業離不開政府的「精準滴灌」強培育,今年以來,槐蔭區不斷加大工業企業梯度培育力度,分類分級指導,31家企業獲批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3家企業獲批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認定和評價;截至目前,全區擁有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省級獨角獸企業1家、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172家(次)、省市級瞪羚企業40家(次)。

而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為企業營造一個更好的營商環境。槐蔭區在改革中尋找突破點,在「京滬會客廳」打造「24小時不打烊」的省市區一體化宜商服務中心,目前可為省會經濟圈、京滬高鐵沿線城市、黃河流域沿線城市136個區縣,提供40項省市級、25項區級高頻事項,800餘項省市區三級公共服務事項「跨域通辦」業務。
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當好服務企業的問題調查員、政策研究員、信息聯絡員和落實監督員。槐蔭區堅持「重點企業包掛負責人聯繫」制度,「一企一策」實施精細化服務,及時解決企業在人才招聘、融資需求、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問題。今年以來,槐蔭區為85個企業(項目)兌現市、區級工業發展扶持專項資金2370萬元,為3家企業解決了1000萬元貸款需求,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槐蔭區突出政策引領,打造引才育才「強磁場」,與省市人才政策疊加發力,制定了「科創十條」和「智匯槐蔭」人才政策22條,設立了1億元的產業扶持資金、2000萬元的人才專項資金和目標額度10億元的區政府投資基金。同時,在獎補激勵上再給力、再提速,發揮數字金融產業園功能,促進人才、資本、產業有效銜接,擴大「人才貸」支持範圍和額度;紮實推進「免申即享」,2022年落實各類政策性減稅免稅近40億元,兌現各類獎勵扶持資金1.4億元,發放高層次人才住房低息貸款7000餘萬元。
從「交通樞紐」到「經濟樞紐」
助推濟南向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邁進
槐蔭作為濟南乃至山東的重要門戶,處於環渤海經濟圈、省會「1+6」都市圈戰略交匯點。濟南西站每天388趟高鐵,直達全國343個城市,是山東省首個實現地鐵、高鐵、長途客運、市內公交「零換乘」的交通樞紐。卓越的交通區位優勢是槐蔭區加速推進商業向樞紐消費轉型的有利條件。
目前,槐蔭區已經形成了以「潤華汽車主題公園、匡山汽車大世界、山東老屯汽配城、華東汽車配件市場」等為代表的汽車綜合服務園區,擁有65個汽車系列品牌。近年來,槐蔭區高標準打造「經十西路汽車產業帶」,規劃面積39 平方公里。去年,槐蔭的汽車消費佔全市汽車消費46.6%,要買車,到槐蔭,已經成了不少濟南乃至周邊市民的首選。

山東國際會展中心位於濟南西部核心區域,距濟南西站不到3公里,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品牌來此辦展。今年,截至目前,山東國際會展中心已規劃展會130場。以會展消費為中心,也帶動住餐購游消費大幅提升。槐蔭區將以打造會展產業鏈為抓手,全力推動會展與餐飲、住宿、購物、旅遊等產業聯動發展,持續推進首店品牌引進、夜間經濟和商圈提質發展,提升印象濟南、弘陽廣場、百聯奧特萊斯、宜家、迪卡儂等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建設萬達廣場、遠大購物廣場等商業綜合體;在原有近百家品質酒店的基礎上,年底前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周邊再新開業美悅雲禧、地平皇冠假日等5家高端酒店,可投入使用1300餘間房間,進一步激發會展消費潛能。
「這麼美、那麼近,周末到槐蔭!」近年來,槐蔭區的四季美景和夜經濟也正被越來越多人看見。除了2處4A級國家旅遊景區、2處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今年,槐蔭區還被授予「山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北臨黃河綠色長廊景觀帶,西懷江北最大的國家級濟西濕地公園,坐擁匡山風雅、臘山雲屏、峨嵋山「十二景」,玉清湖千頃碧波、黃河畔萬畝稻香,玉水白鷺、銀杏連岸;「槐蔭四寶」「黃河稻蟹」聞名遐邇……槐蔭區擁有非常優越的生態稟賦。近年來,槐蔭區積極推進全域旅遊,提供豐富的旅遊業態和產品供給,不斷完善旅遊全產業鏈,打造文化旅遊精品路線,進一步擦亮槐蔭區文旅消費品牌。
建設美麗槐蔭
以城市功能品質優化回應民生所盼
總投資20億元的軌道交通與公交樞紐綜合體項目落地建設,市立五院周邊片區城市更新項目一期徵收工作圓滿完成,投資3.03億元對5個街道8個片區、121棟住宅樓進行改造提升,全力推動老舊小區引入專業化物業服務,目前已惠及55個社區、共計6.1萬餘戶群眾……槐蔭區以實際成效優化城市功能品質,持續以城市功能品質的優化夯實創建基礎、回應民生所盼。
今年,槐蔭區20件民生實事全面推進同時,投入專項財政資金近兩千萬元,首批推進的16家農貿市場、周邊100餘個小區小巷煥然一新,覆蓋全區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獲得群眾點贊,今年1-5月份全區重點民生領域財政支出佔比77.8%。槐蔭區堅持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今年以來新增城鎮就業8300餘人;堅持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年內將建成3處、開工建設8處居住區配套教育設施,完成2處教學樓加建和3所學校活動場地改造工程。

良好生態環境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槐蔭區聚焦「美」字,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推進美麗槐蔭建設。槐蔭區加快黃河岸線生態保護,實施黃河防洪工程綠化提升和重點區域亮化工程。同時,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施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投資3.08億元開展臘山河綜合整治工程,小清河源頭水質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此外,槐蔭區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在全省率先申請獲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政府專項債3.16億元,有力促進了槐蔭區農業設施全面升級、弱電線路全面入地、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推動沿黃「七星九美十三香」29個村連片打造,實現串珠成鏈,各美其美,美美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