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抖音這一國內互聯網中最豐沛的流量池,此前沉寂了許久的知識付費又一次迎來了春天。然而在許多知識類博主「悶聲發大財」的日子還沒過多久時,一則突如其來的官方通知也使得這種現狀或將戛然而止。近日有消息顯示,陸續有抖音的知識博主接到官方通知,顯示用戶無法通過抖音直播或短視頻中的「小黃車」購買知識付費類課程商品及充值類商品。
據了解,不僅僅是抖音APP,抖音旗下的投流平台千川、大力教育旗下的學浪等位元組跳動旗下平台都發佈了類似的通知,也使得教育培訓類目商品一時間幾乎在抖音全面「消失」。為什麼抖音要突然斷了這類博主的財路呢,官方給出的原因是「系統升級」,但或許這只是一個託詞。
在收到這則下架知識付費類產品通知的同時,有部分博主後續還收到了新的通知,顯示教育培訓和生活娛樂充值類目商品將於3月31日至4月3日陸續恢復上架,但受系統升級的影響,相關商品上架後暫僅支持安卓客戶端用戶查看與下單。
對於iOS用戶來說,在看到「僅支持安卓客戶端」這樣的字樣後,可能就會下意識想到一個詞——「蘋果稅」。沒錯,如果iOS與安卓端出現區別對待的情況,特別是在付費項目上,按照以往的慣例極有可能就會是蘋果方面的原因。

所謂「蘋果稅(Apple Tax)」,是指每一筆通過App Store應用內購買項目機制(IAP)支付的虛擬訂單,蘋果都要拿走15-30%的收入。蘋果方面此前曾公開表示,「IAP是蘋果向開發者收取使用蘋果知識產權許可費的方式」。然而蘋果強制規定App Store的支付必須通過IAP,這就導致了幾乎一切發生在iOS應用中的交易都有被抽成的可能。
根據蘋果方面公布的信息顯示,「蘋果稅」的豁免只有三種方式,其一是不依賴直接從用戶身上拿到收益的免費應用,例如僅藉助展現廣告的免費遊戲;其二是銷售實體商品,比如蘋果就不會從美團外賣的訂單中抽成;其三則是發生在APP之外的交易,這塊蘋果顯然也管不着。按照這個邏輯,在抖音這樣的平台型APP里購買由第三方提供的虛擬服務,在蘋果眼中同樣是需要收取這一費用的。

其實「蘋果稅」的存在對於國內用戶感受最深的,可能就是在購買同樣一個服務時,iOS端會比安卓或網頁端更貴,並且經常會出現iOS端充值的虛擬貨幣不能在網頁端用、反之卻可以的現象。以至於有相當多的平台會選擇將「蘋果稅」帶來的額外成本,轉嫁到創作者頭上。例如有些直播平台的主播就會掛出讓觀眾不要通過iOS端打賞或者付費的提示,畢竟算上「蘋果稅」和平台抽成後,同樣的禮物在安卓端和iOS端拿到手的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當然,在當初騰訊與蘋果因為微信公眾號打賞發生了「硬碰硬」的事件後,後者其實為第三方創作者留了一個「後門」,也就是《App Store審核指南》的3.2.1.7條款。該條款規定蘋果允許用戶使用非IAP渠道向另一位個人贈送貨幣式禮物,但這種行為有兩個前提條件,就是用戶必須自己做決定,以及開發者不得從現金打賞中抽成,必須將全部打賞交給創作者。簡單來說,只要平台不抽成,蘋果方面就不會對相關交易抽成。

顯而易見,抖音和微信自然都不是開善堂的,騰訊與位元組跳動苦心孤詣的打造了超級APP,就是希望通過平台經濟來掙錢的。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知識博主在抖音上銷售自己的付費內容,被蘋果認定為藉助APP銷售虛擬商品、且抖音也從中獲益,那麼打造了App Store的蘋果認為為iOS版抖音提供了渠道,所以也有權分一杯羹。在有了蘋果的介入之後,這件事就變得複雜了,因為蘋果也會參與到整個的財務結算的流程中,導致抖音必須做出要相應的調整。
目前儘管針對「蘋果稅」的「討伐與制裁」正在全球範圍如火如荼的進行,例如在韓國,蘋果就被迫開放了第三方支付渠道,開發者可繞開IAP進行結算,在歐盟蘋果甚至有開放第三方應用商店的可能性。但作為App Store營收的核心來源之一,「蘋果稅」是蘋果方面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的一塊收入。

俗話說「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蘋果稅」的加入對創作者而言有着致命的影響,畢竟iOS用戶又不是傻子,並不會對其15%至30%的溢價買單,結果就是用戶購買的頻率下降、創作者收入減少。然而在蘋果對於在APP里銷售實體商品是不會收取這個費用的,所以將虛擬服務轉變為實體商品就能鑽蘋果的漏洞,並且不同於直播打賞,知識付費與實體商品的結合顯然更加簡單。
日前有博主通過將知識付費內容捆綁實體商品,把付費主體從原本的虛擬服務轉化為實體商品,並稱「只要帶上實物,比如一本教輔,一本練習冊等等,就不算做虛擬商品」。這樣的操作,就能稱之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