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見著洞察趨勢 客觀行文理性參考
2022年山西在全國可謂是大放異彩,作為我國產煤第一大省,供給了16省的煤炭。當然除了山西,還有內蒙和陝西也很強,增速緊隨其後。
2022年山西省GDP狂飆到2.56萬億,要知道2020年山西GDP僅有1.78萬億,增速很強悍,這給山西中部崛起積蓄了發展的力量。
基於中部崛起和山西GDP突破2萬億大關後,2021年山西首次提出了強省會戰略。「舉全省之力支持太原打造創新高地、產業高地、人才高地、開放高地」。
由於山西省各地區資源稟賦不同,純單核也是難以實現,尤其是和鄭州、西安,北京相比,省會在經濟、教育、醫療等實力並不突出,故而還規划了三個副中心!
那麼強省會與三個副中心的關係如何?2022年山西省GDP增速成績單中,看到了省會太原的「尷尬」成績,增速是全省倒數第一。
本想扶持一個大哥,怎奈小弟太強。長治晉城增速7.2%和7.3%,這都能把太原套圈了。甚至在GDP增量上,長治反超太原,搞得大哥心情很「EMO」!
雖然太原GDP增速3.3%省內墊了底,但跑贏了全國,也算得上可喜可賀。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可是太原的GDP不僅輸給了陝西「二哥」榆林(6544億)!還有河南「二哥」洛陽(5800億)以及湖北二哥「襄陽」(5827億)!
2022年榆林市GDP6543.65億元,增長5.6%。第一產業增加值312.2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673.4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557.91億元。
2022年太原市GDP5571.17億元,增長3.3%。第一產業增加值48.0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466.1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057.00億元。
2025年如何邁向萬億大關?
2021年太原經濟爆發,增量達968億,增長9.2%,名義增長率達到將近24%。如此複合增長,破萬億是可以實現的。然而2022年...還有三年,是在太難了。
參考榆林,那麼另一條路,必然是城市合併,才能實現邁向萬億的目標。最有希望兼并的城市會是誰?是整個晉中,潛在的可能還會有呂梁和忻州。
對比反超太原的這些三線城市內部結構,不難發現,太原的主城區發展並不弱。去年太原主城區約有5000億的產出,主要是太原市的轄管縣市數量太少。
目前太原除了六城區外,僅轄管有古交,陽曲和清徐。從山西省的戰略看,是要大力發展中部城市群,瀟河新城的發展布局就是為了輻射清徐和晉中全境設定。
靠山吃山,太原之所增速省內墊底,很大程度是因為產業轉型下,煤炭產業佔比明顯降低,但是近幾年能源行業的紅利依舊存在。
故而呂梁可作為太原產業轉型結構優勢重新續上。而晉中的文旅產業和農業也是價值不菲,更適合代表山西,晉中的新興產業和太原綜改區融合,也能更上一台階。
如果太原沒有選擇城市兼并的道路,三年後,大概率太原的GDP總量也就是在7500億左右徘徊,而晉中在三年後的GDP產值應該至少能在2500億,缺口是剛剛好。
對太榆合併的進程感悟!
有人提到太忻一體化影響了太榆同城化的發展進程,樓評君並不完全認同。
單純說榆次的價值,其GDP產值,清徐都能搞得過榆次。而且榆次產業和太原重疊性高,花個大力氣,只並了榆次可不是很划算的買賣。
省級戰略:謀求中部城市群的發展!
市級戰略:南北雙引擎搞產業轉型!
區級戰略:新市民新興產業樓宇經濟!
榆次戰略:產業學小店,賣房挖牆腳!
導致太榆同城化進程不親近的主要原因,不是彼此互缺,而是彼此太相似。
榆次在農副產業、新能源產業、新興產業、人才引進、城市基建、樓宇經濟、產業園發展上,和小店區可都是學的有模有樣的,以致於很多人覺得榆次和小店差不多。
所以,太榆的關係像極了戀愛中,一個表現是緊貼上來的積極,另一個就一臉嫌棄的懶惰回應。只要太原想要的彩禮給到了,未來終究還是會要在一起!
文中意見和內容僅供交流使用
主業:城市進入/土地推薦/可行性分析
產品定位/開發諮詢/企業培訓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請勿商用
可承接山西省內開發調研諮詢服務
支持長期發展:
1,讀者覺得文章有價值,歡迎轉發地產群。
2,樓市觀點期待交流,歡迎文末「發消息」。
3,堅持原創不易,歡迎收藏、點贊、分享。
-- END --
© Copyright
作者:張明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