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化國際內陸港務區全力打造市區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近年來,吉林通化國際內陸港務區以建設市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為目標,以加快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為主要任務,努力推進開放合作區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強化陸港功能,夯實開放合作基礎
加快推進陸港建設。公路集裝箱中心站建設完成;保稅物流中心(B型)工程建設、信息化工作已經完成,SPV公司開始運營,正在等待海關總署建設批複;鐵路集裝箱轉運中心和鐵路專用引線已做好施工前準備。通化港集團繼續保持了發展態勢,2022年實現貨物吞吐量1000萬噸。經過不懈努力,通化陸港物流園成功獲批「省級服務業集聚區」。
積極推進開放合作。與大連北黃海開發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與長春陸港達成戰略合作意向,與丹東港、臨港集團一直保持良性互動,並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與中核集團——中控合強(廣東)基礎投資公司也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積極尋求與通化港、保稅物流中心的合作。與中國物流集團形成共識,擬開展多形式合作,依託內陸港,建設集團物流節點,打通對接「一帶一路」通道。
聚焦項目建設,推動產業聚集發展
港務區通過項目謀劃和實施拉動,呈現出蓬勃發展活力,2022年,全口徑財政收入4840.98萬元,同比增長151.26%。
招商引資呈多點開花之態。通過開放合作「聚」項目,成功引進中通快運倉儲物流項目,初期運量預計每年10萬噸;成功引進京東物流進駐,初期運量預計每年20萬噸。通過推動發展「謀」項目,2022年推進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16個,總投資42.36億元,同比增長49%。通過招商引資「拉」項目。正在推進招商引資項目183個,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107億元,同比增長406%。通過研究政策「爭」項目,2022年包裝入庫的專項債項目7個,額度52.57億元,已到位資金3.93億元。省國開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資金審核項目成功通過3項,並向上爭取專項資金6169萬元。通過培育企業「上」項目,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各類市場主體,目前在營企業183戶,2022年完成企業註冊62戶,同比增長38%。
產業集群呈欣欣向榮之勢。總投資8.36億元的商貿加工產業園,園區招商工作已經結束。總投資8.6億元的化工產業園,建設完成,正在推進認定考核工作,同步開展招商引資,其中,年產80萬噸新型炭材料及配套焦油預處理項目擬投資100億元,達產後預計年產值131億元,稅收15億元。總投資33.49億元的東北亞國際農林產品交易中心,建成後將成為年交易量300萬噸、交易金額超過600億元規模的大宗農林商品貿易流通中心。
堅持港城融合,繪製新城幸福藍圖
圍繞通化市「雙百」中等城市目標任務,積極打造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集聚的產業新城,通化國際陸港小鎮獲批「省級特色小鎮」稱號。
找准城市定位,完善城市規劃,高起點布局城市發展。總投資10.23億元的港灣小鎮已交付使用,結合陸港的特色定位,打造具有海派文化點的通化新城區。加快推進城市建設的重點工程,繼續完善供熱管網、天然氣綜合利用、城市供水、污水工程二密河綜合治理工程等民生項目,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城鎮化建設格局不斷優化,農民變市民進程持續加快。全力推進平安港務區建設,在2021年完成19件民生實事的基礎上,2022年繼續高質量高標準推進民生實事10件,提升城市美譽度,增強群眾歸屬感。立足港產城融合主線,結合生態保護和區內溝域特點,按照發展溝域生態休閑旅遊經濟方向,發展中藥材種植、鮮果採摘、休閑旅遊等鄉村旅遊項目,打造市區「後花園」。
2023年,港務區將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實現開放合作新突破,積極與國內更多的港口對接洽談、合作共贏,穩步擴大通化港吞吐量和輻射範圍。依託物流港定位,爭取與更多的物流企業合作,加快構建物流中心、交易中心、產業集聚中心。持續引入優質項目,實現經濟發展新突破。2023年計劃實施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1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金額16.19億元,同比增長10.06%。同時,加快推動東北亞國際農林產品交易中心項目建設,實現商貿加工創業產業園全面運營,加快化工產業園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速度,全力打造「一中心+兩園區+N個特色園區」,奮力實現發展新突破。
策劃 孔香梅
作者 周源
總編 孟繁傑 石巍 韓鐵英
編輯 遲瑞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