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葯智網編輯 | 賽柏藍
《2022中國藥品研發實力排行榜》已經是繼2016年以來第7屆發佈,系列榜單由《2022中國藥品研發綜合實力排行榜》(以下簡稱「總榜」)、《2022中國化葯研發實力排行榜》(以下簡稱「化葯榜」)、《2022中國中藥研發實力排行榜》(以下簡稱「中藥榜」)、《2022中國生物葯研發實力排行榜》(以下簡稱「生物葯榜」),以及《2022中國醫藥CRO企業20強》(以下簡稱「醫藥CRO榜」)、《2022中國醫藥CDMO企業20強》(以下簡稱「醫藥CDMO榜」)6大榜單共同組成。
《2022中國藥品研發實力排行榜》4大榜單由葯智網、藥品研發實力排行榜專家委員會、2022中國醫藥研發創新峰會組委會對企業2021年度的藥品受理批准情況、葯企研發投入資金情況、藥品臨床試驗、專利及企業歷史藥品研發排行榜等多項研發相關數據進行全面統計分析得出,排除了市場與銷售布局對企業的影響。(榜單評分細則請查看文末附件:《2022中國藥品研發實力排行榜》評分規則)
《2022中國藥品研發綜合實力排行榜TOP100》前三甲分別為恆瑞醫藥、正大天晴、復星醫藥;其中恆瑞醫藥第5年蟬聯「總榜」冠軍,正大天晴、復星醫藥與2021年度相比,穩居第二、第三名;
《2022中國化葯研發實力排行榜TOP100》前三名分別為恆瑞醫藥、正大天晴、齊魯製藥;這也是恆瑞醫藥連續三年摘得「化葯榜」桂冠,齊魯製藥自2019年後再次回歸前三強之列;
《2022中國中藥研發實力排行榜TOP50》前三強分別為以嶺葯業、康緣葯業、天士力醫藥。其中以嶺葯業是自2016年榜單發佈以來,首次榮登「中藥榜」榜首;
《2022中國生物葯研發實力排行榜TOP50》前三名和去年一樣,依舊是恆瑞醫藥、信達生物、君實生物。
《2022中國醫藥CRO/CDMO企業20強》兩大榜單則是嚴格根據企業年度總收入(營業總收入)、年度收入增長、凈利潤、凈利潤增長、研發投入、研發投入增長、人員規模、人員規模增長、品牌知名度、細分領域龍頭等10項指標評選而出,代表醫藥CRO/CDMO行業最高水平。
《2022中國醫藥CRO企業20強》葯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等企業入榜;
《2022中國醫藥CDMO企業20強》葯明生物、凱萊英、博騰股份等榮耀入榜。
附件1:《2022中國藥品研發實力排行榜》評分規則
一、《2022中國藥品研發實力排行榜》統計規則
《2022中國藥品研發實力排行榜》由《2022中國藥品研發綜合實力排行榜》(以下簡稱「總榜」),以及《2022中國化葯研發實力排行榜》(以下簡稱「化葯榜」)、《2022中國中藥研發實力排行榜》(以下簡稱「中藥榜」)、《2022中國生物葯研發實力排行榜》(以下簡稱「生物葯榜」)3個分榜共同組成。
統計內容主要包括:2021年度的藥品受理批准情況得分、葯企研發投入資金情況得分、藥品臨床試驗得分、專利得分及企業歷史藥品研發排行榜得分。
二、各排行榜的計算規則
(一)排行榜評分規則
本排行榜評分規則由藥品研發實力排行榜專家委員會、2022中國醫藥研發創新峰會組委會制定,根據相關數據計算而得。
1.《總榜》評分規則
《總榜》由2021年度的藥品受理批准情況得分、葯企研發投入資金情況得分、藥品臨床試驗得分、專利得分及企業歷史藥品研發排行榜得分(2021年)五部分按比例計算所得。
其中研發投入情況只針對上市企業或提供審計數據的企業,沒有研發投入數據的企業不計算該項。沒有研發投入數據的企業總分由2021年度的藥品受理批准情況得分、藥品臨床試驗得分、專利得分及企業歷史藥品研發排行榜得分(2021年)四部分按比例計算所得(各部分所佔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總榜》分數組成部分及比例
2.《化葯榜》評分規則
《化葯榜》由2021年度的藥品受理批准情況得分、葯企研發投入資金情況得分、藥品臨床試驗完成情況得分及企業歷史藥品研發排行榜得分(2021年)四部分按比例計算得出。
其中研發投入情況只針對上市企業或提供審計數據的企業,沒有研發投入數據的企業不計算該項。沒有研發投入數據的企業總分由2021年度的藥品受理批准情況得分、藥品臨床試驗完成情況得分及企業歷史藥品研發排行榜得分(2021年)三部分組成(各部分所佔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化葯榜》分數組成部分及比例
3.《生物葯榜》評分規則
《生物葯榜》評分規則同《化葯榜》的評分規則,(各部分所佔比例如表3所示)。
表3 《生物葯榜》分數組成部分及比例
4.《中藥榜》評分規則
《中藥榜》由2021年度的藥品受理批准情況得分、葯企研發投入資金情況得分、藥品臨床試驗完成情況得分、2021年學術產出得分及企業歷史藥品研發排行榜得分(2021、2020年)五部分按比例計算得出。
其中,由於企業中藥研發的難度與目前企業中藥申報與批准數量有限,僅憑註冊申報情況無法全面反映企業研發情況,因此,本次最新納入了企業2021年度學術產出得分項;另外,研發投入情況只針對上市企業或提供審計數據的企業,沒有研發投入數據的企業不計算該項。沒有研發投入數據的企業總分由2021年度的藥品受理批准情況得分、藥品臨床試驗完成情況得分、2021年學術產出得分及企業歷史藥品研發排行榜得分(2021、2020年)四部分組成(各部分所佔比例如4所示)。
表4 《中藥榜》分數組成部分及比例
註:歷史排行榜得分項中:2021中國藥品研發實力排行榜得分佔6%,2020中國藥品研發實力排行榜得分佔4%;
(二)特別說明
1.關於特別加分項的說明
(1)2021年國內在FDA、歐盟申報藥品的企業及獲得批准上市或臨床的企業,給予適當加分;
(2)針對重大專項、特殊審批品種、優先審評品種給予適當的加分;
(3)2021年國內新葯研發項目與國內外企業進行重大項目交易(交易金額1億以上)的企業給予適當加分;
(4)已登記的臨床試驗,在當年有實際進展的企業給予適當加分;
(5)國家級重大科學技術獎項。
2.關於藥品註冊分類權重的說明
在計算2021年藥品受理情況、批准情況得分時,通過對不同的藥品註冊分類(如化葯1類、化葯2類等)賦予不同的權重,來體現藥品研發實力的差別。
3.關於數據來源的說明
數據來源於「葯智藥品註冊與受理數據庫」,企業包括葯企、研究所(不包含大學、醫院)等單位。其中受理情況(承辦日期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得分、批准情況(狀態開始日期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得分通過「葯智藥品註冊與受理數據庫」數據計算所得;臨床試驗登記完成得分通過「中國臨床試驗數據庫」數據計算所得;專利得分通過「葯智專利通」數據計算所得;葯企研發投入資金情況來源於主要上市葯企2021年年報數據,包括a.上證、深證、港股、新三板、創業板、美股;b.已發佈招股公告的擬上市企業;c.主動提供審計報告的企業(非上市)。
值得說明的是,本屆榜單主要依據企業「2021年單年指標」按權重進行綜合評分,原則上僅代表企業2021年度研發實力和品牌知名度。本次榜單為第七屆發佈(每年度發佈一次),藥品研發實力排行榜專家委員會和2022中國醫藥研發創新峰會組委會秉承專業、專註、誠信、負責的原則,盡量做到公平公正,但評分難免會有不到之處,敬請見諒。
附件2:《2022中國醫藥CRO/CDMO企業20強》評分規則
本排行榜根據業務方向分為《2022中國醫藥CRO企業20強》、《2022中國醫藥CDMO企業20強》兩大榜單。
排行榜評分涉及多個指標,包括企業年度總收入(營業總收入)、年度收入增長(%)、凈利潤、凈利潤增長(%)、研發投入、研發投入增長(%)、人員規模、人員規模增長(%)、品牌知名度(投票得分)、細分領域龍頭等10項指標,各個指標佔比如下表所示,上市企業直接調用年報數據,非上市公司由企業提交數據並經專家委員會確認。
數據來源:本榜單數據為醫藥CRO或CDMO業務數據,不包括醫療器械等非葯的、非外包服務的數據,其中上市企業採用企業年報數據,非上市公司由企業提交數據並經專家委員會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