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立項13個,2020年立項59個,2021年立項9個,2022年立項5個……
越來越多的新建道路,猶如一條條蜿蜒的「毛細血管」,支撐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以下簡稱科技城)「茁壯成長」。

「走着走着就沒路了,『斷頭路』頻現,市政配套嚴重缺乏。」對於昔日科技城路況,招商三亞深海科技城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史曉強記憶猶新。
基礎設施缺乏、產業人口不足,2018年該公司請麥肯錫做科技城項目評估,得出的結論是「謹慎進入」。
2019年開始,隨着路網等基礎設施的大力投入,科技城開始一點點變得「健壯」起來。
「目前科技城共有77條道路,深海科技城片區和南繁科技城片區陸續建設的道路串起一個個重大科技先導項目、科研機構、企業和生活區,有效連接園區與崖州區推動區城融合。」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規劃建設處處長林玉婷說。
在深海科技城,園區內工作人員熟悉的振州路,途經科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世外附屬外國語學校、三亞崖州灣科教城公共教學區及宿舍樓、浙江大學(海南)先進技術與產業創新平台、海南大學生物醫學與健康研究中心等地,有效連通產城;家長和學子們常走的15號路、創惠路,聯起了上海世外附屬外國語幼兒園、上海世外附屬外國語學校、三亞崖州灣科教城公共教學區及宿舍樓和大學城安置區;沿着美麗海岸線而行的23號路和研學大道A段,既滿足遊人前往附近酒店的需求,也能滿足科研人員住進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台的需要。
甘農大道及延長線作為南繁科技城的「大動脈」,途經的九聖禾研究院、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海南熱帶科學研究院一期等項目,是科技城南繁科研的重要組成;水南大道連接G98崖城高速和科研試驗田眾多的崖城南濱路;起點皆為崖州灣實驗室的5號路和3號路,終點為實驗室的6號路,途經的南繁公園、南繁博物館、國際玉米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中心、海南熱帶科學研究院、種業創新中心等南繁新項目,支撐起科技城打造種業科創高地的探索。
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園區生活配套的持續優化,越來越便利的科技城吸引眾多企業入駐。
「園區累計註冊企業7409家,中國種子集團、隆平高科、大北農、九聖禾種業等國內種業龍頭和德國科沃施、荷蘭科因等外資種業企業紛紛入駐,中科院、中國農科院、地調局等30家『國字號』和細分領域頂級科研機構陸續進駐,上交大、浙大等11所高校已在科技城培養碩、博研究生1226名,26名院士落地開展科研。園區建設『塔吊林立』,國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設施等91個項目加快推進,重大平台建設成型起勢。」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三亞調整省外來(返)三亞人員管理措施(10月11日)

通告!三亞恢復駕考,這些人優先安排→

任免名單

來源:海南日報
編輯:王婧
審核:田小雨
